在我国食品业的数十个行业中,酒类属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污行业。
以白酒和啤酒为例, 白酒酿造过程中主要的能耗环节包括:蒸酒,运输、润粮、包装等;主要耗能设备包括:粉碎机、行车、水泵、风机、酒甑、清洗和包装机等;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酒糟、黄水、锅底水。
白酒企业低效的生产方式,粗犷的管理,落后的工艺设备会导致各个酿造环节中出现大量的能源浪费情况,进而导致白酒企业大量二氧化碳和废弃物排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白酒产量741万千升(65VOL),参考部分地方白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中原酒生产限定值,我国2020年白酒行业消耗标煤88.92-163亿千克,换算CO2排放量108-199亿吨。
啤酒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主要分布在糖化、发酵和灌装处理三个工段,各工段能耗百分比分别为:糖化40%,发酵25%,灌装35%。大量数据表明,我国千升啤酒耗电为50kWh~130kWh,啤酒生产中能源的消耗占生产成本约15%,其中空压系统等辅助生产系统能耗更是占综合能耗的75%~80%。由此可见,酒类企业在食品行业中的能耗占比可谓“位列前茅”,节能降耗已刻不容缓。
“衣食住行”皆需能源,节能降碳自然成为了每个行业的“必修课”。被称为“不环保行业”的酿酒行业,要肩负更多的“绿色使命”。
2021年4月,《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酒业要向绿色生态发展全面转型,并首次将“零碳产区”、“零碳工厂”作为建设目标。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双碳目标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中国酿酒产业高质量前行的光明之路。”
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的白酒相关企业有19.79万家之多,如今,具有特殊制造工艺的“酒业”该如何顺利完成这门“必修课”,走向“低碳”时代的前列呢?
1、解决能源来源问题
如建设屋顶和地面光伏,解决制酒过程中的能源来源。西鸽酒庄建设的清洁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发电量31.9万kWh,节约标煤11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0吨、二氧化硫排放11吨,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总装机容量为220.32kWp,超过90%的电量就地消纳,社会效益、环保效益显著。
2、变废弃酒糟为宝
贵州茅台以生产茅台酒废弃物酒糟为主要原料,梳理出以“酒、气、肥、农”为主线的系列项目,预计建成后年生产复糟酒约2万吨,年处理酒糟20万吨,年产生物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固体有机肥8万吨、有机饲料4万吨。妥善解决了酿酒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问题。
3、清洁能源的使用
小糊涂仙酒业蒸汽供应采用的是蓄热式电锅炉,利用电加热元件将低谷电以热能的形式存储,高峰时将固体储热装置中的热量释放出来,通过换热将水变成蒸汽,该模式不仅有利于电网调峰还能保障用能稳定性,促进多消纳清洁能源,完全满足现行国家排放标准。
4、引进智慧能源管理
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是全国青稞酒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白酒、保健酒、饮料酒三大系列40余个品种,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实现了智慧运维。将数字能源作为撬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支点。工作人员对配电、锅炉、空压机等设备进行远程实时监视,并对运行参数远程精准控制。该平台帮助互助青稞酒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实时监测能源转换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关键数据实时分析,及时排除隐蔽性故障,提高运维效率。实现了用能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了能耗,还达成了能源远程可视化管理和高效经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