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兴楚乡·创在湖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返乡创业工作,出台系列措施,创树“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品牌,促进了人才回乡、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为稳定和扩大就近就地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在新时代的创业浪尖上,怀揣梦想的荆楚儿女们正在生动演绎着各式各样的创业故事,他们是如何一路乘风破浪,创造财富,帮扶乡里的呢?
湖北人社持续推出【返乡创业新热潮——我兴楚乡·创在湖北】系列报道,今日请看2022年省级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咸宁市通山县大畈枇杷酒庄创业带头人的故事。
阮峰:枇杷酿酒 带领乡亲共致富
“琉璃叶底黄金簇,纤手拈来嗅清馥。”每年初夏,通山县大畈镇大片枇杷树上簇拥着串串“黄金果”,清香诱人。大畈镇种植枇杷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种植面积达2.4万亩,占全县总规模的80%,素有“枇杷小镇”之称。
大畈枇杷品种优良、水土丰宜,皮薄肉嫩,味纯甘美,由于枇杷不耐贮藏、运输,常常会烂在地里,导致果农丰产不丰收。
阮峰是土生土长的大畈人,年轻时在十堰、广东、福建打工,并在晋江创办了模具厂。每年枇杷成熟季节,他都要回乡。看到乡亲们为枇杷销路发愁,看到成堆的枇杷烂在地里,阮峰的眉头紧锁,“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枇杷丰收了,却烂在地里,我得为乡亲们做些事,帮助他们把枇杷卖出去。”
阮峰和妻子在青岛务工时,曾接触到葡萄酒行业,想到老家一堆堆烂在地里的枇杷,他不由萌生了做枇杷酒的想法。枇杷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若能像葡萄一样酿制成酒,既有养生作用,又能解决家乡枇杷溃烂滞销的难题,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当他告诉家人回乡创业的想法时,却遭到一致反对:“你们夫妻读书好不容易从山里奔出去,在外有了稳定的事业,现在却又要回到这山旮旯,简直是疯了!胡闹!”
“你一定行!我全力支持!”妻子窦文君十分看重阮峰身上那一股闯劲,对阮峰回乡创业表示坚定的支持。
在妻子的支持下,阮峰坚定了返乡创业的信心,到福建、青岛等地学习水果酿酒相关技术。
2013年,阮峰回到大畈镇为酒庄做准备。得知阮峰回乡创业,通山县人社局、商务局邀请阮峰参加县里举办的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电商培训,县政府协助他征地、落实“三通一平”,还给他办理了财政全额贴息贷款。
2014年,夫妻俩开始在大畈当地收购枇杷,引进枇杷酒生产设备,试做枇杷酒。经过一年的精心研制,2015年出产了1万斤枇杷酒上市试销,每斤定价在90元左右,客户反响很好。
2016年,阮峰投资1000万元建设酒庄基地,大量收购村民们的枇杷进行深加工。为了尽可能地解决农户枇杷销售难的困境,帮助农户增收致富,阮峰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了一个集休闲、旅游、住宿、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枇杷酒庄园,以品鉴和销售枇杷酒为主,依托大畈独特的区位优势,结合乡村旅游,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和技术人员,将枇杷产品产业链做大做强。
枇杷卖出去了,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大家纷纷为阮峰点赞,夸他脑子活,能力强,枇杷酿酒不仅为农户增收上了一道“保险”,还延伸了产业链,增加枇杷的附加值。
2017年,通山县大畈枇杷酒庄正式成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发酵和陈酿,阮峰摸索掌握了一套独特的秘诀。从清洗到晾干,从剥皮去籽到碾碎罐装,每一个流程阮峰都要求工人精益求精。
经过几年探索,枇杷酒的品质越来越好。公司从最初只有四五名员工的小酒作坊发展成具有现代化生产流水线的酿酒厂,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年销售达500万元以上。
夫妇俩创业,分工很明确。妻子负责收购环节和网络平台销售;阮峰负责酿制整个业务流程及对外销售和综合开发。虽然辛苦劳累,但两个人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
阮峰回乡创业多年,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不仅自己挣钱了,还带动了整个村子产业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阮峰成了远近闻名的“枇杷大王”。
如今,阮峰的企业不仅生产枇杷酒,还生产枇杷膏、枇杷饮料等,年产值1000万左右。公司在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有自己的代理商,每年可为300多户农户解决枇杷销路问题,直接带动就业110余人。
近年来,随着政府主导的枇杷旅游节活动热度不断攀升,大畈枇杷已香飘中南五省。“我们还要扩大种植面积,开发枇杷衍生产业。”阮峰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计划至2025年,在“农企共建”模式下,基地绿色种植枇杷总面积达到1.4万亩,二次加工的枇杷产品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在枇杷旅游产业上,直接带动300余户农民增产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朝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阮峰表示,企业应有带动当地农户致富的责任感,担当起发展产业、振兴乡村的时代使命。疫情刚过,经济复苏,今年政府的重心放在发展经济上,对返乡创业人士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希望在外的游子都回乡创业,建设自己的家乡。
END
编辑:孝感人才创新创业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