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化,优秀的企业家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思考更适合公司发展的商业模式。会展企业的“掌门人”、合伙人,也会思考这个问题。
据我观察,目前国内的会展企业(场馆除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纯会议
2、纯展览
3、会议+展览
4、展具展架、设计搭建
5、会展科技
6、会展+展厅
7、会展+传媒、传播(广告)
8、会展+展厅+活动+赛事+节庆
9、会展+展厅+活动+赛事+节庆+线上会展+直播
10、会展+展厅+活动+赛事+节庆+线上会展+直播+传媒、传播+公关+营销+……
算了,不数了。真是越+越多,越+越起劲。
似乎多+一些,业务会更大,集团会更牛批,走起路来就会自带音效……他不知道,真正牛批的公司,一两个产品就能干翻全世界。
早些年,某家办汽车用品展的会展公司竟然+起了电商还有门店……
你会发现,在国内凡是声称“会展综合服务商”的公司,一般都+了n种业务,但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在营收规模上比得过英富曼、励展、ITE这样的世界级会展公司。
从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快半个世纪了,凭着中国这么巨大的经济体量,为什么我们还出不了一个世界级的、营收规模突破百亿的会展企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让会展企业真正发力?+什么才能快速扩大规模?
我在某个大型会展集团当高管、参与战略规划部门讨论的时候,曾经着重谈到过这个问题:
其实会展企业要壮大,不能一味地盲目做加法。有些领域看似美好,你没有优势。
一个以办展起家的公司,他的优势在某个大型展会上,在他的核心团队上,在其他领域如果没有足够优秀的核心团队和足够的资金支撑,到最后只能小打小闹,雷声大雨点小。
举个例子说,当有会展老板提到想会展+电商时,我认为他十有八九会失败。
因为他即便从某个互联网巨头挖到一两个技术人员,投入数百万,也会因为缺乏互联网基因和土壤,以及资金不足、不足以支撑而失败。
窃以为,会展企业要壮大,只有两种做法:
一是抓住时机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迅速变成巨人,二是选出2-3个未来可以成为拳头产品的品类着重培养。其他产品就是在试错,错了就要逐步淘汰。
有些业务不是不能做。残酷的是,别人能,不代表着你也能。要做好、做大,自身条件要必须够硬。
舍不得做减法,只会让你不断“失血”。
我在观察展会的时候,经常想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参展、参会企业,其实跟我们是一样的。每个企业都会有所“需”,也会有所“难”。比如融资难、缺渠道、缺管理、缺人才……
抓住客户的痛点,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客户才会心甘情愿给你掏腰包。他之所以付费来参展参会,不就是因为你能帮他找到渠道、找到客户、宣传品牌吗?
会展企业只要与参展参会企业保持着足够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就有机会比别的机构更早地获悉他们的“需求”,获得先机。
因此,有的会展企业想要+投资基金+企业管理咨询+云会展+直播+电商……一条龙服务。
不是不行,看你有没有专业公司的专业度和实力。毕竟在客户的认知里,“专业人做专业事”,“专业”才会成为首选。
到目前为止,我仍认为现阶段对于一个专业的、以会展为主营业务的会展公司来说,会展+传媒+投资基金是最好的组合,也是最快做大企业规模的方法。
但我还是那句话,你在这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吗?
如果没有,你能打造出来吗?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