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金融博览》│金融史研究的集成创新之作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2-15 18:18:26     10

金融史在金融学中可谓是较为冷门的领域,但在经济史学中却是受人瞩目的热门领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其内部组织方式、政治构架、社会经济制度、财政制度等变化纷繁复杂,故中国的金融史也经历了异彩纷呈的变化过程,既有宋代那般堪称传统时代金融变革的“发达”信用货币体制、金融工具、金融网络与金融市场,亦有晚清时代异军突起的票号帝国、多样金融组织、虚银虚钱体制与信用票据市场等。中国金融史学界对这些研究可谓学缘深厚、进展不断,但始终欠缺一批有深度且对域外金融史作全面考察的精到之作,以作镜像对比。金融学学者贺力平教授新近出版的著作《世界金融史:从起源到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可谓正当其时,并弥补了这一缺憾。

在此之前,中文世界另有一本重要的论述西欧金融史演变的经典著作,即金德尔伯格的《西欧金融史》,贺著的出版不可避免会被拿来和金著做一番比较。实际上,两本著作在金融史论述深度、以西欧国家为重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共性,但也存在一些重要差异。这些差异也构成了贺著的创新之处与特点所在。笔者认为,贺著和金著在四个方面存在重要差异:

第一,在观察角度方面。贺著在其开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本书的目标之一便是“旨在向读者展示一幅金融发展历程的世界全景图,讲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从稚嫩小苗长为参天大树并成茂密的森林。”(作者引言,第1页,中国金融出版社2022年版)。为此,作者十分强调本书论述的核心在于揭橥世界各地各时期间接融资方式的运作状况及现代体系的成长过程。这一角度也构成了贺著打量世界金融发展史的一把有效标尺。相较之下,金著的意图则显得多样。金氏关注的重点是在比较金融史、西欧金融史方面。他认为:“欧洲提供了一个根据历史事实整理经济理论的良好背景,如果可能,还可以从积累的事实中推导出理论……我的兴趣是在比较金融史上,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比较历史上的货币、银行与金融。”(该书导言)为此,金氏选择放弃定量的研究方法,宣称自己更多是采取“印象主义或浪漫主义的比较史”与“社会学、建立模型或逐个国家研究中寻求一般的解释的比较史”的结合。

第二,在逻辑构架方面。贺著按照长时段的时间序列,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论述了从古至今的世界金融史发展过程。贺著的内容涵盖远古各大文明地区的金融史,可谓贯通古今。该著逻辑线索相对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对全球主要地区的金融史进行了全景式扫描。相比之下,金著则采用中时段的时间序列,主要论述中世纪晚期至近现代西欧的货币、银行和其他金融问题。金著对于古代世界的金融发展几无着墨,逻辑构架相对不太明晰,不过其组合式的内容设置足以展现作者知识的广博性及挖掘的深度。

第三,在内容设置方面。贺著的论题明确而集中,重心是在刻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为表征的间接融资方式及其体系的成长,虽然相关的制度背景介绍也会占据一定的篇幅,但论题的聚焦与逻辑构架的简明使读者更易把握作者论述的核心,从而获得金融史嬗变之要旨。加上贺著行文表达流畅,文辞简练,论述详略得当,这些特点对读者而言不啻为一种福音。相较之下,金著涉及的内容多元而丰富,举凡货币、银行、财政金融革命、多层次金融、资本转移、金融危机等论题俱为金著所囊括。逻辑构架的发散与论题的多元,再加上转译的缘故,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读者阅读耐性的挑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贺著对货币、财政、微观金融等分析相对着墨不多,确使得该著还有研讨的空间。

第四,在地域关照方面。贺著关注的地区广泛,体现了作者知识视野的广博性。在古代时期,贺著论述的地域涵盖了全球主要帝国或国家和地区,如古希腊罗马、古印度、先秦中国、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在中世纪时期,贺著涵盖了西欧、印度、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等国家和地区。这样的全景式跨地域式素描,使得我们对全球古代金融史的认知得到有效加强。相较之下,金著搭建的舞台中心被西欧诸国占据,显得相对单调而失去参照系。当然,由于近代前后西欧主要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确处于引领地位,故关于这一时期的金融创新实际都构成了两著的核心所在,也属题中应有之义。

贺著在内容设置上颇有讲究,全书按照时序分置为三篇,分别是金融起源与古代金融、中世纪金融及其转变、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具体又细分为十章,完整呈现了世界范围内金融从萌芽、起源到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全过程。

在第一篇中,贺著首先交代了其对于金融概念、金融本质的理解,并做了若干理论铺垫,特别强调金融含义中交易的时间维度及间接金融视角的重要性;继而对全球主要文明古国的金融萌芽、金融发育进行简要追溯和系列分析,书中强调古代国家不同的政治体制、组织方式对于金融运用的差异,同时举证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诸如古巴比伦、古罗马时期已经孕育出相当的金融发展水平与正式制度,令人瞩目。在第二篇中,贺著用四章的篇幅论述中世纪及晚期西方主要地区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成就,尤其着重论述意大利、荷兰和英国接力式金融发展浪潮及早期金融革命的衍生过程,并旁及中世纪印度、阿拉伯和奥斯曼帝国的金融发展状况。其中,作者对于中世纪高利贷问题、意大利诸城邦金融创新的特殊地缘背景等分析,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在第三篇中,贺著同样用四章的篇幅分析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强国打造现代金融体系的过程所呈现出的内在制度结构差异性,而这最终又引致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在结构、功能和样态呈现出各自的特性。这些宏观分析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贺著体系庞大,论述恢宏,颇具规模,卓有新意的分析比比皆是。虽然该著的立论主要建基于二手文献之上,但因著者熟谙现代金融理论,又大量吸纳英美世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采用的视角相对明了,故最终为我们奉献出一部逻辑主线清晰、开枝散叶有度的金融史大餐。在研读过程中,笔者有三点感受较深:第一,论著内容涉及时间之广、地域之多、问题之丰富,让人惊叹并钦佩不已。这些纷繁的议题通过作者引人入胜的叙述、游刃有余的剪裁布局,让我们清晰体察全球金融史这座重要的资源宝库的挖掘意义,让人回味无穷。第二,论著分析维度之明晰,让人轻松了然古今的金融发展大势。或许,并非所有学人都会赞同作者主要采用的狭义金融视角,及其打量古今世界的一致有效性,但我们无法否认作者运用此视角所带来的成功。至少,对读者而言,这是一种有效的叙述和接受方式。第三,论著给人以知识与学理的双重洗礼。在知识体验上,贺著对于古代各大文明的金融发育,中世纪意大利纷繁复杂的金融创新,约翰·劳改革及其操纵的几大体系悖论,荷兰和英国的金融革命,诸国现代金融体系结构的差异等内容的剖析给人以透彻之感,亦对金融体制与结构背后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经济制度与金融政策等约束条件给予了足够的学理关注,同时对金融发展与工业化、民众福祉等的关系也做了阐释,不一而足。

当然,笔者以为,如贺著能适当添加反映中国金融史最新成果介绍的篇幅,体例上似乎会更加完整,如著者能对宋代、清代中国所出现的金融变革及其限度,以及近代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转型得失评析等内容有所反馈,似更能反映中国金融史在世界学术史中的位置。此外,笔者对贺著关于17世纪、18世纪金融革命的内容纳入第二篇而非第三篇,亦存有一些疑虑。再如,鉴于笔者对货币的兴趣与关注,认为贺著如能对金融史核心之一的货币问题投射更多的关注,可能会更加体现金融史的完整性。至于著作中具体内容的讨教,非此文所能涵盖。总之,笔者认为贺著《世界金融史:从起源到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是近年来金融史领域不可多得的集成创新之作。该著的出版,预期能对金融史的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为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所教授。本文系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央银行的逻辑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建设”(21ZDA0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货币转型下明代信用发展研究”(22CZS034)和北京用友公益基金会“商的长城”重点项目“货币转型视角下的明代信用研究与资料整理”[批准号:(2020)Z07]阶段性成果、云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研究成果。)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3年第2期

投稿邮箱

jrbl2011@163.com

订阅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488

2. 电话订阅:010-6326 5031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