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保健品披上零食的外衣:一场千亿级的消费狂欢
保健品“零食化”已成为一种的趋势
什么枸杞软糖、茯苓脆片、芡实糕...
传统滋补品纷纷变身时尚零食,撬动巨大市场。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健康零食营养功能食品市场规模预计达1039亿元,药食同源产业规模突破2650亿元!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72%的90后消费者倾向用功能性零食替代传统保健品。
然而,这场“好吃又养生”的狂欢背后,隐藏着诸多健康与消费陷阱!
-
1. 营养价值的流失与健康风险
为追求口感,商家常在产品中添加糖、香精、色素等成分。例如,部分软糖为掩盖功能性成分的苦涩味,含糖量惊人,长期食用可能引发肥胖问题。
2. 功效宣传的模糊地带与误导
部分产品通过 “暗示功效+小字免责” 的方式打擦边球,减肥类的食品是重灾区。例如,白芸豆控控片宣称“阻断66%碳水”,但实际仅为普通食品!
3. 剂量模糊与体质不匹配风险
零食化保健品易导致消费者无意间过量摄入。中药保健食品具有“药”的偏性,需针对特定体质。像阿胶、燕窝等黏腻碍胃,脾胃虚弱者盲目服用可能加重负担。市面上许多“代茶饮”配方未考虑体质复杂性,盲目饮用反而可能损害健康。
-
宝子们还是尽量把保健品和零食区分开来,不要模糊二者的边界
保健品是有一定功效认证的
但是零食就完全属于普通食品了
也不要只是把健康寄希望于这些瓶瓶罐罐
保持健康的秘诀藏在自律的生活方式中~
#保健品#保健品零食#科普#消费陷阱揭秘
保健品“零食化”已成为一种的趋势
什么枸杞软糖、茯苓脆片、芡实糕...
传统滋补品纷纷变身时尚零食,撬动巨大市场。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健康零食营养功能食品市场规模预计达1039亿元,药食同源产业规模突破2650亿元!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72%的90后消费者倾向用功能性零食替代传统保健品。
然而,这场“好吃又养生”的狂欢背后,隐藏着诸多健康与消费陷阱!
-
1. 营养价值的流失与健康风险
为追求口感,商家常在产品中添加糖、香精、色素等成分。例如,部分软糖为掩盖功能性成分的苦涩味,含糖量惊人,长期食用可能引发肥胖问题。
2. 功效宣传的模糊地带与误导
部分产品通过 “暗示功效+小字免责” 的方式打擦边球,减肥类的食品是重灾区。例如,白芸豆控控片宣称“阻断66%碳水”,但实际仅为普通食品!
3. 剂量模糊与体质不匹配风险
零食化保健品易导致消费者无意间过量摄入。中药保健食品具有“药”的偏性,需针对特定体质。像阿胶、燕窝等黏腻碍胃,脾胃虚弱者盲目服用可能加重负担。市面上许多“代茶饮”配方未考虑体质复杂性,盲目饮用反而可能损害健康。
-
宝子们还是尽量把保健品和零食区分开来,不要模糊二者的边界
保健品是有一定功效认证的
但是零食就完全属于普通食品了
也不要只是把健康寄希望于这些瓶瓶罐罐
保持健康的秘诀藏在自律的生活方式中~
#保健品#保健品零食#科普#消费陷阱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