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已过,开工焦虑悄然来袭。身处年首,似乎拥有大把时光,然而却茫然不自知。每天都很忙,却忙而无果。
想创业,却不知当下是否适合;
想赚钱,却不知钱从哪里来;
想升职加薪,却受制于种种因素……
随着2022年底管控放开,全社会闯过第一波疫情爆发潮,疫情的影响将会和我们渐行渐远。站在当下时点,应如何看待今年的宏观经济和市场行情?
时代变化如此之快,快到今年还有点看不清去年的局势,更别说预测今后的趋势了。
越是如此,便越要加大阅读量,小编在此推荐几本期刊,帮助您与专业的人对话,提升自身预判形势的能力,从容地应对经济局势变化。


《中国经济周刊》
NEWS

FOCUS NEWS
本期要闻
经济大省新引擎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极其强烈的信号:奋力拼经济!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中国经济亟须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
新的增长引擎在哪里?
从区域看,“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在此前后,多次重要会议均强调,经济大省要发挥关键作用。
从产业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财经》
NEWS

FOCUS NEWS
本期要闻
经济如何回春?
综合多家投资机构的预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消费场景将不断恢复,包括航空、高铁、旅游、餐饮、送货的服务行业会出现全国性的提振。如果能很好提振企业家的信心,使得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就会扩大用工和就业,与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这些行业相关的企业则会在2023年首先提振。
《中国报道》
NEWS

FOCUS NEWS
本期要闻
定调稳增长 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作为每年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成为了解中国年度经济政策的“风向标”。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中国报道》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为来年的经济工作定下同一基调,“稳增长”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