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菜博会单日①】“探寻蔬菜文化体验劳动之美”生命认知劳动教育实践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2-07 21:06:25     51

劳动教育实践(生命认知)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劳动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而且是一种最好的生活教育。

      在一颗种子种植与收获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学生选种、育苗、栽秧、管理、采摘等整个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了解蔬菜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能力,提升生命认知素养。多角度、多方面的让劳动真正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课程目标:

【价值体认】体验蔬菜种子种植过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大胆质疑、交流探讨、分析总结的良好习惯。

【责任担当】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整个过程、勇于接受并承担劳动实践任务,敢于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议。

【问题解决】能和同学积极配合,研讨交流,发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种植问题,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创意物化】初步掌握蔬菜种子的种植方法、种子的分类以及种子不同生长期的管理技术,尝试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种子。

课程特色:

 1.课程理论核心——遵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实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

2.课程规划体系——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依照十八个主题制定学习方向。

3.课程组织组织形式——学生在研学实践教育中通过体验、体悟、体认、践行 4 个步骤,实现以身体之、以心悟之、价值认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4.课程教学方法——STEM教学模式/PBL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研学导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

(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作物种子)

课题一:

“寻根溯源”—了解蔬菜种子

教学内容:

     寻根溯源了解“农圣贾思勰”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初步掌握蔬菜种子的演变历史、种子的分类以及不同的储存管理方式。利用古代现代工具挑选优秀的种子。

实施过程

1.查阅资料,交流分享

2.结合蔬菜博物馆种子展览厅,交流体验。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蔬菜种子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曾品尝过什么品种的蔬菜,在哪些地方尝过,在外形、颜色、口感、营养等方面有哪些区别。教师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各地不同蔬菜种子的丰富多样性。利用蔬菜博物馆种子展览厅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的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

3.利用工具挑选优质蔬菜种子。

课题二:

“天工开物”—学习农业工具里蕴含的科学

教学内容:

     掌握二十四节气和传统农耕劳作的关联。了解现代高科技农业是如何改变传统农耕劳作的。和同学积极配合,研讨交流,发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种植问题,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实施过程

1.实验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和未知。

   对于孩子来说,好奇是天性,通过实验,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培养了专注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孩子认真观察和记忆的能力。

 科学实验来不得半点粗心和马虎,不认真听老师讲,就不知道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不但需要认真听,还需要认真动手去做。

3.培养合作意识。

 有很多实验是需要多人团体合作才能完成的,每个人负责的部分都要仔细认真,只有每个人都做好了,整个项目才能完美地完成。

课题三:

“大显身手”—学习无土栽培模式、系统制作、水培移植。

教学内容:

    通过STEM研究小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手操作、大胆质疑、交流探讨、分析总结的良好习惯。

实施过程

   让同学们通过学习蔬菜无土栽培的基本原理及无土栽培基质的调配方法。认识每种无土栽培基质,学习其基本特性,通过实践学习混合基质的调配操作方法。

课题四:

“校本化课程”—跟着种子去旅行

教学内容:

     让同学们观察沙漠植物及热带雨林植物果树的习性和种类,欣赏荒漠变绿洲,翠野铺春的美景。了解“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激发爱护和平,与各国人民携手共进,共赴美好明天的强烈愿望。

  通过让同学们欣赏蔬菜搭建的各类场景,不仅体会种子蕴含的美学原理,更了解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和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

实施过程

      让同学们观察沙漠植物及热带雨林植物果树的习性和种类,欣赏荒漠变绿洲,翠野铺春的美景。了解“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激发爱护和平,与各国人民携手共进,共赴美好明天的强烈愿望。

     通过让同学们欣赏蔬菜搭建的各类场景,不仅体会种子蕴含的美学原理,更了解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和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

活动安排

基地接待情况说明

接待时间:4月10日—10月30日

接待人数:800人以内/天

提前报备:提前7天为准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