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美国宣布对澳大利亚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其中包括——葡萄酒。\n \n这对本就处于恢复期的澳洲酒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nTaylors Wines总经理Mitchell Taylor说得很直接:这将是灾难性的。\n为什么?我给大家简单说说背后逻辑:\n \n—\n▶️ 一是“乘法效应”,实际涨幅远不止10%。\n美国的葡萄酒流通采用“三层分销”结构:进口商 → 州批发商 → 零售终端。\n也就是说,这10%从最源头开始逐层加价——叠加各州税收、利润率,最终到消费者手上,价格至少上涨25%以上。\n▶️ 二是,中国封锁三年刚恢复,美国又重锤。\n澳洲葡萄酒还没从对华218%的惩罚性关税中缓过来,转身刚要投入美国市场建设品牌,现在又被打断。\n▶️ 三是,澳美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被忽视。\n明明早在2004年就签了协议,结果如今形同虚设,澳洲总理直接回应:“这不是朋友该做的事。”\n—\n▶️ 有没有机会?加拿大市场或许是救命稻草。\nMitchell 提到,加拿大LCBO等政府机构已将部分美国葡萄酒下架,可能为澳洲酒腾出一些空间。\n但他也说:“通货膨胀、全球经济放缓、特朗普的不确定性……都在让我们越来越难。”\n—\n数据冲击:\n• 澳洲对美葡萄酒出口:2024年$3.25亿,但下滑10%\n• 同期对加拿大出口增长9%,达**$1.56亿**\n• 澳洲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总值约为**$240亿**\n—\n这不是某一家酒庄的困境,而是整个产业的考验。\n想做品牌、做市场的澳洲酒,面临的,不只是关税——是信任,是环境,是规则被任意改变的风险。\n作为一名葡萄酒行业从业者,我想说:\n“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我们需要比以往更团结。”\n—\n#澳洲葡萄酒 #美澳贸易战 #葡萄酒出口危机 #加征关税 #酒行业观察 #WineBusiness #澳洲酒商在想什么 #时事热点观点 #澳大利亚 #葡萄酒 #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