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北京很多红圈都在紧盯一个风口——企业出海,每天律所号都在聊出海注意的法律事项,包括中东、非洲、欧洲等,俨然一副不出海,毋宁死的架势。此外很多大佬也有私下说律所总有很多外国合伙人来参观,什么瑞典、新加坡、老挝。难道说这是下一个风口?对此,我展开了研究。\n企业出海神话,确有其事,比较典型的两个领域是直播和新能源。\n以直播为例,雅乐在2016年创建,主要功能是直播刷火箭,人称中东小腾讯,在中东市场进行推广,短短4年内就实现了美股上市,可以说中东老哥这波实力不容小觑。此外,最近有新闻说小杨哥出海新加坡,直播甚至创下了当地记录。\n再以新能源为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3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其中38%的新能源汽车出口走向欧洲市场,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63.6万辆,同比增长1.5倍,势头只增不减。\n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4年,已有百万余家企业尝试或计划出海,这个势头已经酝酿许久,等待爆发了,身为东亚人,卷已刻进基因,当这片热土实在创造不出新的需求时,出海一定会成为企业新选择,那么从另一端看,这事上面怎么看?有没有政策支持?\n根据我目前的检索结果,从2022年开始,上层不断推出相关支持,包括税率、跨境电商区、跨境支付,近期9部门联合出台了一个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看看这架势,9部门联动,显然不是轻飘飘的口头鼓励而已。\n企业出海法律业务,一方面要求律所要在海外有适当的合作资源,另一方面对律师知识结构本身要求也高,至少包括劳动用工、税制、经贸政策、外商投资、数据合规等,其次,还需要优秀的外语水平。也正是因为如此,实际上能够掌舵办理大型跨境业务的律师人数并不多,出海投资相关的人才也相对比较少,要同时具备优秀的外语能力、过关的法律储备以及长远的国际视野,这门槛已经相当高了。\n根据和一些做这类业务的律师们交流,之前企业出海过程中,国内律所喜欢和咨询公司、会计师打包做服务,其中的法律服务主要是和国外律师沟通及协调,但现在随着形势越来越火热,国内律师意见也逐渐受到企业重视,未来相信具备处理企业出海法律服务能力的律师不会缺饭吃。\n如果你是正在从事企业出海相关业务的同仁,欢迎讨论,给大家开开眼,如果你是法学生,学好外语吧,不会吃亏的,以后竞争越来越激烈,语言好至少给了你出海的机会,语言不好完全两眼一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