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酒,喜欢这个行业里的人和事。
喜欢威士忌里流淌着琥珀色的液体,喜欢包裹着它的容器,陪伴它成为时间的佳酿。
坐在自己的酒吧里,看着隔壁桌升腾起一缕缕雪茄的烟雾,伴随着郁金香杯相碰的清脆声和大家的欢声笑语。我找寻到了最初在这开店想象中的画面——试图在攀成钢的夜生活里独树一帜。
在这紧挨着成都东二环的800亩地界上,拥有超甲级写字楼和比肩金融城的大平层楼王住宅区以及全国最顶级的商场硬件配套。
却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威士忌雪茄吧,一个城市会客厅,川流不息的东大路在夜幕降临后似乎少了那么一抹亮色。
随着我们酒吧的开业,来到这里的客户仿佛找到了夜晚时光可以在东大路驻足的理由。
通过小红书,我做到了。
在筹备阶段,启动资金/资源都不充足的情况下,在熟人社交圈子屡次试错失败过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希望通过小红书寻找投资人和合作伙伴。
结果出人意料,我不仅获得了雪中送炭一般的项目投资,更多的收获了许多来自陌生群体的善意和信任。
通过小红书,我和素不相识的人们不仅仅会聊商业模式,聊成都的新店,聊雪茄,聊威士忌,聊鸡尾酒,聊这个行业鲜活且炙热的一切。
甚至,我在小红书上招聘到的团队员工也是更能理解我们品牌意识形态的表达。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认可,文化认同,相互欣赏。
在开业过后,之前小红书上结识的许多客人来到我的酒吧道喜,他们带着各自的朋友,分享终于找到“组织”的喜悦。
他们选择在这里相聚,彼此畅谈着,度过稀松平常的工作日夜晚,度过有仪式感的纪念日,度过生日,平安夜,跨年夜……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夜晚,我的酒吧渐渐开始有了温度。
有人拍下威士忌杯壁的水痕,说像「深夜打工人没流完的泪」;
有人把我们的苦艾酒写进分手文学,标题叫《醉到36%就停》;
甚至有位姑娘,用18张拼图还原了调酒师的手部特写,配文「比钢琴家更懂揉捏情绪」 ;
原来当酒吧成为容器,装下的从来不只是酒精。
那些摇晃的、失焦的、带着口红印的碰杯照,在相框里持续发酵,成了比酒单更动人的说明书。
小红书带给我的不仅是流量思维,和更多触达“志同道合”群体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
让我拥有了面对未知的勇气。
#有酒有故事 #我的小酒馆日记 #酒吧创业#成都酒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