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共文化场馆近期全面启动延时开放,各场馆关闭时间从每天下午5点半普遍改至晚上7点。作为公共空间,开放时间增加能够为群众提供更多选择,是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同时应当注意,延时开放不能搞成“毫无意义的拖堂”,要多一些创意,把多出来的开放时间利用好,把场馆的内容丰富起来。
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不是创新举措,业界早有先例。有些地方过去曾进行短暂探索,在社会舆论场得到一定积极评价,也在系统内部引发过不少争议。对于公众而言,公共空间毫无疑问是开放时间越长越好,这样大家可以“抬腿就去”,不必担心吃闭门羹。
但是跟有的高铁候车室“深夜不开门”一个道理,公共文化场馆的延时开放,也会带来大量管理成本,由此导致有的场馆不情愿做这件事。比如,延时开放水电物业费成本增加,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加班值守等等。
有公共文化场馆工作人员表示,延时开放与否,应当考虑地方实际情况。有的场馆面临主要问题不是增加多少开放时间,而是服务内容没有吸引力。白天都鲜有人光顾,何况晚上?
延时开放是好事。但是把好事办好,需要多花点心思,不能指望“一延了事”。各地文化旅游部门和公共文化场馆,常年处在文化建设一线,应当发挥接近群众的优势,多听取基层意见,搞清楚群众喜欢什么、愿意看什么、对哪些小众展览不感兴趣。有的地方,博物馆硬件条件多年得不到改善,夏天空调坏了,冬天暖气坏了,这样的场馆即使延时开放也没人敢去。
所以,地方党委政府也要抓住延时开放的契机,对于当地的公共文化场馆给予更多关心关注,把免费开放经费和各类奖补资金落实到位,少挪用挤占。经济要抓,是不是文化建设就靠边儿站?文化建设搞好了,也是软实力。再说,夜晚亮起灯的公共文化场馆,不也是一座城市发展夜间经济的金字招牌吗?
(文章来源文旅中国 苏锐 图片来自淄博市文化馆)
群艺荟萃 文悦淄博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优质文艺资讯
零距离享受文化资源服务
▲ 全民艺术普及资源精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