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通读博览---第36期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研究生读书会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4-21 13:54:45     19

2024年4月11日(周四)下午1点30分-3点,我们在春暖花未开,冬去雪还在的哈尔滨迎来了东语学院第36期研究生读书会。本次读书会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社科楼413教室举行,汇报人为语言学方向研二的同学杨丹萍,参与评论的教师是黄明侠、郑杨。

本学期第一次读书会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旨在让在外实习的研三同学也能够参与到读书会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为低年级研究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和科研心得。

各位同学在久违的读书会上,从不同角度踊跃提问。针对问题,杨丹萍同学既能够基于书籍中的观点回答,也能够与自己的硕士论文联系起来进行了细致的回答。体现了研究生们逐渐养成“读书且总结”“总结且思考”“思考且思辨”的习惯。

听会者心得体会之一

01

众智合鸣:集思广益探索新境界

关键词:语言学 二语习得 中介语

(梁昭珏/文)在本学期第一次的读书会中,杨丹萍同学具体从误用分析、中介语和母语三个层面对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在讨论环节,老师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带着独特的思考角度和感悟。这些独特的见解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对书中内容的新理解。

我的问题是儿童和成人的二语习得和中介语的关联,通过杨丹萍同学的回答,我明白了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通常比成年人更为成功,这个现象与他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对中介语的处理方式有关。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可能比成年人更少地依赖于母语的结构,这使得他们在构建中介语时可能不会过多地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因此,他们的中介语可能更快地演进成为接近目标语言的形式,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可信的视点。

      至今为止,通过参加读书会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收获。

读书会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分享的平台。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析书中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这种互动同时也让我从其他人的观点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和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对我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研究的道路上,这样的集思广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独自一人的思考固然珍贵,但当我们将众多思维碰撞在一起时,创造力和发现的可能性就会被无限放大。

听会者心得体会之二
02

二语习得论——理论与现实

关键词:二语习得论;教学启示;现实应用

(周志伟/文)今天很高兴参加了学院举办的读书会,同门的杨丹萍学姐就《日本語を教えるための第二言語習得論入門》一书进行了精彩的发表,并在发表后与参会的同学和老师们进行了愉快的讨论。通过此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二语习得论在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获得了一些启示。

首先,我注意到二语习得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杨丹萍学姐详细讲解了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阶段和特征,让我对二语习得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我提出的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运用二语习得理论避免学生在日语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石化和回避等问题,杨丹萍学姐认为应该深入理解并分析学生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对症下药纠正学生在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同时,这也让我认识到,面对问题,应该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我对于教材编写的思考得到了新的启发。朱勰同学提出的关于教材编写难易顺序的问题,引发了我对教材编写的深入思考。学姐的观点是先易后难,而郑杨老师和黄明侠老师则认为两者并无绝对优劣,这使我认识到教材编写应根据学习者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此外,黄明侠老师提到的日语教科书内容与实际日常生活的部分脱节,也让我意识到理论应与实际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教材应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研究也是如此,应该尽量选择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避免单纯为了创新而创新的研究。

最后,郑杨老师对于杨丹萍学姐的谢罪表现研究深入课堂教学的建议,让我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走进实际的日语教学课堂,才能真正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做出有价值的研究。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对我来说收获颇丰的读书会,不仅使我学习了二语习得理论的相关知识,也让我对于理论与现实的关系产生了更深的理解。

听会者心得体会之三
03

“二语习得”专业知识

中介语研究”广阔天地

关键词:对照研究;误用研究;中介语研究

 (朱勰/文)杨丹萍学姐对《第二语言习得入门》一书进行了精彩的介绍,详细讲解了对照研究、误用分析和中介语等关键概念。在这次读书会中,我获得了诸多收获,尤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照研究是一种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现象和结构的方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尽管它有助于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但它没有以学习者研究作为中心。对照分析主要关注语言结构,而忽视了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误用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习得过程。通过研究误用,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在不同语言层次上的挑战,并为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然而,误用分析确实存在一些挑战。判断是否为误用的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此外,学姐的介绍还让我们了解到“mistake”和“error”的划分,理解了几种“error”成因。

“中介语”是学习者逐步迈向目标语言的过渡阶段。《第二语言习得入门》的作者在第二章提到了学习者的“自我规则”现象,并在后续章节指出“自我规则”与学习者对教科书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有关。学姐对“中介语”的详细介绍启发了我研究学习者“自我规则”的构想。

  尽管“中介语研究”确实存在一些限制和研究上的不成熟,例如追踪取样困难,难以计量实证等,但这一理论为我打开了理解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一扇窗,让我开始关注和思考学生将“Aだった”误写成“Aだったです”这一现象背后的机理。同时,“对照研究”和“误用研究”的优缺点也提示我要关注学生主体,并需要进行更科学的分类和精察。

  本次读书会,学姐的精彩介绍引发了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思想碰撞,整个过程形成了新锐的见解,令我受益匪浅。我更期待下次读书会的到来,借此继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进一步探讨与“语言学习与外语教学”相关的问题。 

编辑:鲁  红

图像:吴映蓉

指导:张  北

监制:刘艺苑

核:郑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