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青春领航 晨会班会展风采 | 实小教育集团上德校区第三届班主任“青蓝工程”徒弟风采展示活动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4-18 20:25:42     13

青春领航

晨会班队展风采

实小教育集团上德校区第三届班主任

“青蓝工程”徒弟风采展示活动

在青春洋溢的校园里,

有一群年轻且充满活力的新鲜力量,

他们是学生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伙伴,

他们就是青蓝工程的年轻班主任们。

为进一步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青年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力,我校举行了班主任青蓝工程徒弟德育教育现场展示活动。本次现场展示围绕“我会吃饭”好习惯主题,分为晨会教育展示和主题班会展示。四位青年班主任聚焦学生吃饭问题,结合学生年龄及实际,精心设计主题内容,课堂效果明显,展现出青年班主任们独特的教育智慧。

晨光筑梦

启智扬帆

朱思琦老师和项羽珂老师以“分餐互帮助,我会轻言语”为主题,进行10分钟的晨会教育展示。

朱思琦老师先通过谈话导入晨会教育主题“我会吃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围绕“分餐互帮助”和“我会轻言语”这两点,引导学生讨论领取餐盘时的秩序性与效率,启发思辨“我们喜欢怎样的就餐环境”,最后以用餐礼仪儿歌结尾,既富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

项羽珂老师的晨会课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学生就餐过程中的卫生、礼仪、安全等内容。通过明确就餐准则、学习七步洗手法、竞选就餐小桌长、诵读就餐口诀、有奖知识竞答,把餐桌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加以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切身体会中掌握本领。让学生从小追求整洁有序的就餐环境,乐于餐前洗手,自觉遵守餐桌礼仪,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师傅点评助力成长

晨会教育展示环节告一段落,师傅们对徒弟们的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不仅赞扬了徒弟们的精彩演绎,还对晨会的整体效果进行了深入点评,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为今后的教育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师傅孙笑瑛老师

 贴近生活,强调日常行为的重要性

从“吃饭”“就餐”这些小学生最日常的行为入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文明就餐不仅是礼仪,更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教育效果。

 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通过多种形式展开讨论,使得晨会课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实践指导,注重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不仅让学生明白养成文明就餐好习惯的重要性,还具体指导了如何做才是文明就餐。这种注重实践指导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落实所学内容,形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师傅徐燕梅老师

以生为本,做好教学设计

从项老师对本次晨会的精心设计,不难看出,她平时一定是位善于观察、思考、总结的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她很愿意去了解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从而才能设计出,让低年级孩子乐于学习的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共情

比如一开始创设情景“你会洗手吗”,让孩子们看看显微镜下的手部细菌,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满足。

喜闻乐见,创新教育环节

项老师以诗歌的形式,在读读诵诵中,让孩子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也更加明确了文明就餐的好习惯;又用就餐礼仪知识竞赛环节,充分激励孩子们的求知欲和胜负欲,让孩子们体会了学有所获的满足感。

团队成员观摩心得

汤妍洁老师

朱老师的晨会活动开展得相当顺利,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充满着活泼的气氛。朱老师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用餐不言语、分餐互助和餐桌整洁的重要性,强化了文明就餐意识。通过本次晨会,还提升了学生对准时去分餐、分勺的责任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又学到了很多文明就餐的知识。

王琦吉老师

朱老师巧妙地利用课件和提问的形式,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得教育时间高效利用。通过自我反思,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特别是,朱老师以儿歌作为结尾,不仅寓教于乐,还以孩子们更能接受的方式输入知识和要求,这让我深受启发。

胡莹莹老师

项老师的整堂晨会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围绕餐前、餐中、餐后的重要习惯展开,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首先通过七步洗手法导入,项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动手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深化感知餐前卫生习惯。而后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就餐文明的重要性。晨会最后还设计了知识竞赛环节,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利用抢答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内化文明的就餐习惯。

陶弘毅老师

项老师的晨会教育课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项老师重点难点讲解得很清晰,同时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体验。餐桌礼仪部分详细讲述了七步洗手法、小组长任务分配,还通过朗读《文明就餐好》小诗,让学生对餐桌礼仪有了更细致的了解。餐桌好习惯部分学生齐读了《悯农》(其一)(其二),在古诗中感受农夫的辛勤付出、粮食的来之不易。项老师还安排了礼仪知识竞赛,这种形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参与率大大提高。

心灵对话

成长相伴

胡莹莹老师和汤妍洁老师以“我会吃饭”为主题,进行20分钟的主题班会展示。

汤妍洁老师从吃饭这件简单的小事入手,具体从饭前洗手、分餐互助、用餐安静、践行光盘、餐桌打扫这几个方面,抓住其中的细节,循序渐进地给学生讲解就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中强调分餐互助,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中营造和谐的氛围。同时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安静就餐、光盘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此帮助一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

胡莹莹老师的主题班会旨在让学生了解文明就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文明用餐的习惯,也让学生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到文明用餐的行列中来。就餐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胡老师围绕“静、尽、净”层层递进,结合学生的就餐实际,通过各种形式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就餐时的安静、不浪费和保持桌面干净这些用餐的基本技能。

师傅点评助力成长:

主题班会展示环节结束后,任琳芳老师和马晓彬老师分别对徒弟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师傅们高度肯定并赞扬了徒弟们的精彩表现,并对主题班会进行了点评,给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师傅任琳芳老师

环节符合逻辑, 内容贴近生活

班会教育对内容逻辑性的要求较强,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需要尽可能自然,如按照吃饭前、吃饭中再到吃饭后的顺序,一步一步恰当引导,能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于细节处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是学生身边智慧的引领者,在班会教育中应以主题为中心,向外发散寻找小朋友们可能会忽略的众多细节,有助于更加全面细致地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习惯。

实际案例与学生经历相结合

青年班主任老师,可以考虑将班主任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实际案例与学生的个人经历相结合,多记录点滴,使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体验到不一样的幸福。

师傅马晓彬老师

以符合学生学习认知为表

通过出示学生就餐实际的对比、浪费的数据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最后通过朗朗上口的文明就餐歌结束班会,也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认知。主题班会应设计趣味互动,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轻松理解,有效吸收,促进知识内化与情感发展。

以引导学生发自内心为核

从食堂就餐的生活实际引入,以学生就餐时的一些现象作为例子,层层递进,通过感悟班级的实际状况让学生自己发自内心地想做到文明就餐。主题班会需设计贴合学生生活的主题,营造轻松氛围,鼓励发言分享,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长。

团队成员观摩心得:

夏俊豪老师

汤老师的主题班会课开门见山,以小朋友“找错误”导入,引出主题“我会吃饭”。在“分餐互帮助 用餐不言语”环节,汤老师放了学生日常的用午餐照片,以优秀的同学为榜样,联系实际正面引导。这节主题班会课贴近实际,内容充实,注重学生的生成,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所提升。

张歆晗老师

汤老师以生动有趣、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吃饭的重要性,不仅教授了餐桌礼仪,还巧妙融入习惯培养。班会课作为综合实践课程,跨越了多个学科,汤老师在课中穿插古诗的学习,体现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路径,更是引导孩子全面发展的过程。

韩煜乔老师

胡老师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使教育内容变得具体而易于理解。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胡老师的这一教学策略不仅体现了她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还展示了她在教育领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素养。她以富有创意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环境。

谢雨晴老师

胡老师为小朋友们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她用她巧妙的教育智慧,比如从实际生活的“分贝铃”开始,让课堂非常接地气。从学生实际问题观察入手,帮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问题所在。其次,胡老师的课堂善于“引共鸣”,她用一些具体的数据来印证道理,利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会吃饭”的标准,从此内化于行。这是一堂优秀生动的主题班会课,学生学的有意义、有价值、有兴趣。

本次展示活动是提升青年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又一个契机与平台。在活动中,学校的青年班主任们在认真准备、积极听课中主动学习、互相启发,有力提升了育人关键能力。相信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们必将把在活动中的所思所得应用于育人实践,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用青春和热情书写教育的华章!

扫码关注我们

图文 | 朱思琦

编辑 | 赵泽楠

审核 | 王吉琼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