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中外-理论篇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


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47-1814)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后在爱丁堡大学担任历史教授。是英国著名翻译家,于1790年著《论翻译的原理》(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书中最为出色的部分之一是泰特勒给“优秀的翻译”下的定义,即“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植在译作语言之中,使译语使用者像原语使用者一样,对这种优点能清楚地领悟,并有着同样强烈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泰特勒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
1.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
01. 译作应该完全再现原作的思想。
†
泰特勒认为译者必须精通原作与译作两种语言及原文题材,如原文意义不明或有歧义则译者需要有足够的判断力,不可一味模仿原文的暧昧。也就是说,译者有增减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所增的必须有助于原作思想的表达,所删的必须是明显多余的损害于原文的内容。
02. 译作写作风格和手法应与原作具有相同特征
†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相同。每一位作家都有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作家对于不同的文章也会采取不同的笔调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在译文中体现出原文作者的风格和笔调。
03. 译作语言应该与原作语言同样流畅
†
泰特勒认为,尽管译者应忠实地模仿原作的笔调和写作手法,但是译者却不能照搬原作者的写作技巧,而要采取适当的手法来进行再创作,即在译文中通过创造,来达到与原文同样的感染力和效果。中英文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原文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符合目的语言的表达习惯,使译文和原文达到同样流畅。
2. “三原则”之间的联系
†
泰特勒提出著名的翻译三原则理论,第一条,是三条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即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第二条是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相同;第三,译文应与原作同样流畅,当翻译过程中无法兼顾三条原则时,译者需要先舍弃第三条原则。
3. 结语
†
在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时,为了使译作满足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译者可以采取增译、删减、直译、意译等技巧,使译入语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一致的审美体验。此外,译者也可以在泰特勒三原则的指导下,对文学翻译进行赏析,从而学习到散文的翻译技巧,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用心 | 扎实 | 坚持
图文来源 | 网络
文字编辑 | 蒋萌
排版 | 蒋萌
校对 | 杨益平
监制 | 外院研究生分会
指导老师 | 王静
“没有扎实的内容,新媒体就是死媒体”
我们是激流 是烈火 我们绝不做死媒体
也许我们不是顶尖的新媒体
但我们会是最用心的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