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全国首个“花园式枢纽”——成都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4-03 15:46:34     10

01

创作背景与项目概况

沿着成都中轴线一路向南,至蜀州路和福州路交汇处,坐落着一座融于花园的创新型综合交通枢纽——成都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它不仅是西部第一座一次建成的四线换乘枢纽站,还是国内首次利用桥梁做屋顶并做全敞开地下站厅的地铁枢纽,成为四川省城市交通现代化的一座标杆。

成都博览城地铁综合交通枢纽是成都天府新区的重要城市级轨道交通节点,项目处于秦皇寺CBD 核心区,西部规模最大的展览中心——西部博览城和天府中央公园三者的交界处,并与博览城和会议中心均有地下通道连接。项目设计的愿景和目标是通过地铁枢纽叠加商业开发来激活城市活力,并打造交通枢纽与公园的自然融合。

△ 图1 融于花园的创新型综合交通枢纽

△ 图2 化路为桥,建筑和公园融为一体

△ 图3 整体鸟瞰图

△ 图4 博览城综合交通枢纽线路示意图

02

设计理念

2.1化路为桥,站桥一体

通常地铁站会被直接埋设于道路下面,而在博览城枢纽项目的设计中,通过空间下沉把地面道路变成一座桥,桥下作为地铁的开敞站厅层,从而形成非常有特点的“桥站一体”的空间模式。桥面中间行车,两侧设有BRT 快速公交车站,公交乘客如果需要换乘地铁,可以通过自动扶梯到达桥下地铁站厅空间,再从站厅通往四条地铁线,形成立体交通的垂直叠加。桥面标高为0.00 m,桥下的地铁车站分为:站厅层(-13 m标高)、1号线和18号线与眉山线站台层(-19 m标高)、集中换乘层(-23 m)、6号线站台层(-29 m)。

△ 图5 成都博览城地铁枢纽立体剖视图

△ 图6 -13m站厅层换乘示意图

△ 图7 剖面图

2.2开敞站厅,花园客厅

桥的设计断面考虑到其下作为地铁站厅,所以采用了特殊的暗盖梁设计,实现波浪形态的空间界面。同时利用桥面绿化隔离带做了长条采光带,让阳光可以透射到-13m标高处的桥下站厅空间。微风和视线穿过下沉式开敞站厅,将北侧公园和南侧高密度开发地块连接起来。站厅层不需设置空调,适合宜人的成都气侯,体现融入自然的设计理念。尽管-23 m标高的水平换乘层埋设于地下,但是仍然通过下沉天井将空间打开,并进行绿植栽种,改善乘客体验。换乘层同样不设置空调,利用土壤冬暖夏凉的特性,非常节能。

△ 图8 剖面示意图

△ 图9 换乘大厅

2.3四通八达,功能集成

基于TOD发展理念,从城市空间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在枢纽设置多个出口与周边地块相连接,形成便捷宽敞的交通通道,使枢纽成为整个片区的交通核、生活核、发展核。

特别针对博览城的高峰人流,设计了相应的人流疏导空间,使枢纽的交通既满足平时使用的舒适性,又满足会展高峰期人员疏散的安全性。站厅雨蓬造型蕴含四川地域文化的特点,诗意地展现花园式车站的景象。项目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成为天府新区践行“公园城市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节点。

△ 图10 18号线公共区

△ 图11 出入口景观

03

关键技术

为了克服在“桥站一体化”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中建西南院设计团队与法国铁路总公司AREP设计团队联手进行关键技术的设计和攻关,整合了桥梁、道路交通、市政管道、地铁轨道、市政景观等多个技术专业。由于此项工程涉及多个产权业主、城市管理部门,以及不同的建设流程和体系,还有不同的设计与施工单位。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充满了很多磨合和协调。

3.1站桥合一、超长无缝、国内单幅宽度

最宽的混凝土桥梁

本桥桥面纵断面线形受限,为满足桥下建筑空间需求,压低主梁建筑高度,采用了暗盖梁受力体系。为适应行车道的平面线形及保持结构的完整性,设计了横向超宽(77.4m)整幅横断面。通过桥墩处暗盖梁不分幅,纵向箱梁之间设结构缝的做法适应规避了整幅混凝土箱梁复杂的收缩徐变、水化热及温度效应的影响。

3.2超大开敞空间消防设计

超大站厅的设计,虽然解决了会展期间大客流集散问题,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难题。西博城站厅公共区面积约33767㎡。顶部为福州路上跨桥,南北两侧及东侧分别由桥墩和设备用房围合,西侧为全开敞空间,介于地下站厅与地面站厅之间,半开敞式站厅为全国首例,国内现行规范还未对类似工程有明确界定。如何定义站厅公共区消防类别,同时地下三层超10000 ㎡换乘大厅公共区域如何设防,给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经过多轮特殊消防论证后,最终将本工程站厅定义为室外区域,两侧设消防车道,消防车可直达-13m站厅公共区;将换乘大厅划分为7500㎡ 、4580㎡两个防火单元。本工程特殊消防设计结论在2020年出版的《成都轨道交通设计防火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明确。

3.3抗浮结合疏排水

针对该项目地下结构基本埋设于基岩内的特殊地质构造,通过在地铁车站底板下设置管沟和放坡段肥槽的疏水通道被动疏排地下水,再设置一定数量集水井主动抽排超过抗浮设防水位的地下水,同时再结合地表封闭,可降低结构抗浮设防水位。

该疏排水工程是全国首次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深大基坑中应用,节约工程投资7000万元,且节约了抗拔桩施工工期。

04

结语

对于这种极具综合性和复杂性的项目,设计团队需要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空间垂直叠加、建设时序安排、不同利益方博弈等多个维度的问题。作为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牵头方,设计方应协助建设业主进行整体谋划和统筹,推动和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通过高效整合和一体化建设,促进城市空间向更高阶的复合形态演进。

(刘艺 辜峥嵘 撰文)

项目地点:四川成都天府新区

设计时间:2015年6月-2019年7月

建成时间:2020年12月

业主单位: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220000㎡

建筑面积:112829㎡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设计单位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Ltd

阿海普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Ahip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Beijing) Co., Ltd.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项目团队: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牵头方,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 设计总负责人:刘艺

· 设计副总负责人:刘宜丰 张晓雯 李常虹

· 项目经理:古传东

· 建筑专业:杨林山 任景雷 严勐 林霖 汪凤义 廉博强 丁吉文 郭琳筠 扁思行

· 桥梁专业:屈健 袁崇伟 曾春清 李林 舒鹏宇

· 结构专业:杨林 马玉龙 侯雪林 张小燕 绍帅 杨强 杜宇 罗超迪

· 给排水专业:石永涛 孙雄

· 建筑电气专业:韩钰婷 张涛

· 幕墙专业:殷兵利 陈恩莉 向宇

· 景观专业:张静 王曾炜 邹威廉

· 装修专业:张国强 刘俊毅 牟利微 李汶奇 代华阳

· 造价专业:王冰璐

阿海普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概念方案设计)

Étienne Tricaud  Daniel Claris  Luc Néouze 姜兴兴 Pierre Grenier 昝新 林海 赵济源 周红月 张畅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轨道建筑、设备专业设计)

· 轨道建筑:袁珏 赵莉

· 轨道暖通:冯栓

· 轨道给排水:刘睿森

· 轨道电力:吕飞

· 轨道造价:秦芩

图片来源

图2、9-11:阿海普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图4:政府资料

其余图片: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编辑 / 谢昕

校对 / 向嫄 刘作卓 辜峥嵘

审核 / 刘珂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