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刘奇康 | 难以忘怀的良师益友《乡宁博览》和编辑老师们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3-27 14:55:53     25

难以忘怀的良师益友

《乡宁博览》和编辑老师们 

刘奇康

近四年前的2020年4月1日,经临汾市著名散文作家乔忠延老师力荐,我受聘任乡宁县云丘山景区文化专家,在景区申报五A的一年多时间里,很是忙碌,在同张连水董事长讨论百余个景观的简介和讲解词中,受益匪浅,也很充实,在对景区比较陌生的情况下逐步有所了解和认识。更令我欣喜的是,景区行政办每个月都能准时收到乡宁县三晋文化研究主办的介绍乡宁的《乡宁博览》杂志,起初并不十分在意,但夜晚闲下来仔细一翻一读,很快被这本装订精致的仅不到60个页码的杂志所吸引,到后来有些爱不释手了。杂志里刊登的各栏目文章均堪称美文,字里行间、图文并茂的编排更是彰显了编辑老师们的严谨认真和强烈的责任感,使我这个玩弄文字数十年的行家里手,都感到由衷的佩服,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真的不少,于是乎每个月有了急切想得到《乡宁博览》的欲望,常常到办公楼门卫室查看,收到后更是直接拆封,在门卫室通看一遍目录,然后带到我的宿舍仔细阅读。一口气全部读完,再欣赏封面封底精美的图片。每期的杂志都令我耳目一新,也记住了各位编辑老师的名字,记住了好多供稿作者的名字。遗憾的是一两年都无缘相见。

熟悉了《乡宁博览》的办刊风格和栏目,我也就跃跃欲试地投一下稿件,没承想还真的被采用了几篇。

大约是2012年秋吧,就职于乡宁县政协委员会的干部郭海全贤兄,向我介绍了三晋文化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辛东平老师,他们都是正科级局长位置上退居二线的,都热心于乡宁文化的挖掘和传播,于是乎我这个在乡宁的洪洞文化人有了乡宁文化人的两位贤兄朋友,在沈秀云和段爱荣两位老师的口中,知道了辛东平、郭海全老师的过往和现在,乍一接触,真正的两位敦厚的长者老兄。于是便有了后来几次的相聚,于是也有了几次饭桌上的畅谈和推杯换盏,一来二去便熟识了,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们的感情在一次乡宁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云丘山景区考察更加深了一步。那次考察云丘山古村落,乡宁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及《乡宁博览》编委会领导巢而岀,乡宁政协原副主席、乡宁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乡宁县著名诗人王仁虎先生和会长赵保胜先生带队,常务副会长辛东平先生和几位副秘书长,编辑人员共十位左右,我做为景区文化专家自然全程陪同,这次认识了乡宁县作家协会韩殿臻副主席,他也是《乡宁博览》执行主编之一,这次相见甚欢,自然在陪同考察时少不了对博览杂志的沟通交流。也清楚了《乡宁博览》的印数、每年的期数和读者群,我的投稿热情越发的高涨,2023年全年10期杂志,我的关于云丘山景区的传说故事和散文刊登了六篇,辛勤笔耕的汗水没有白流,我也很欣慰。

BOOK

三年多来我珍藏保存了《乡宁博览》三十多期,并陆续的带回了家里的书柜,部分杂志还赠予了洪洞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的文化友人交流,他们对《乡宁博览》也是赞不绝口,乡宁县虽然不是什么大县,但这个山区县的文化氛围很足,文化气味很浓,文化人也很执着,在乡宁县城开会的间隙里,我曾在海全兄的引领到《乡宁博览》编辑部作客,得到了辛东平会长的热情接待,我参观了编辑部的各个工作室,也看到了《乡宁博览》三校的校样,编辑老师们着实是我这样一位农村土老冒岀身的山西省作协会员、洪洞县作协副主席学习的榜样,我喜欢乡宁三晋文化研究会及《乡宁博览》的编委会老师们,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乡宁博览》也是我的良师益友,每期杂志的封面封底是那样的美观,每期杂志的卷首语是那样的铿锵有力,她的史海钩沉、非遗文化、鄂人说鄂栏目我喜欢,她的红色记忆、乡村史话、山水名胜栏目我喜欢,她的传说故事、鄂邑文苑我更喜欢,她的知青岁月、往事回眸、我喜欢,三晋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动态更是我感觉到乡宁文化人的工作热情。更是我感动的是编辑部的文风老师,在我今年元旦回到洪洞农村的寒舍书斋里,还能收到她寄来的文墨飘香的九期十期《乡宁博览》杂志,我需要真诚的说一声谢谢,谢谢文凤老师。

由于我不再担任云丘山景区的文化专家,以后潜心洪洞县地域文化和文学创作,同老师们相见的机会应该是很少了,但我不可能忘记王仁虎会长的谆谆教导,不可能忘记赵保胜会长的热情相邀和盛情款待,不可能忘记同辛东平常务副会长的几次相聚,不可能忘记韩殿臻老师的侃侃而谈,我更是牢记着郭海全、卫建忠、赵明山、沈秀云、段爱荣、郭卫泽等等众多的文友老师的名字,更希望时常能看到每一期的《乡宁博览》,尽管我没法再继续为《乡宁博览》供稿,但我希望《乡宁博览》成为我永远的良师益友。

去年年终《乡宁博览》编辑部组织的西安考察,很遗憾由于当时工作的关系没能去成,但乡宁三晋文化研究会的盛情令我终生难忘。

时光恁苒,日月如梭,转眼离开乡宁已两月有余了,我常常回想起同《乡宁博览》的老师们相会相聚相谈的一幕幕,忍不住将几十本《乡宁博览》摆放在床头柜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翻看一番,看到那些曾经会过面和未会过面的熟悉的编者作者的名字,久久难忘怀。

近日群里看到韩殿臻、卫建忠等老师发的已编收新一年一二期《乡宁博览》,我不能自己写下了这段文字,以自慰。

愿《乡宁博览》和编辑杂志的老师们成为我永远的良师益友,欢迎老师们有机会到洪洞大槐树景区寻根祭祖,到广胜寺看琉璃宝塔和水神庙元代壁画,欢迎来游览洪洞明代监狱,领略千古绝唱苏三起解。

(作者系山西省作协会员)

投稿地址:tonggenwx@163.com

投稿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

请在稿后面注明作者、如果可以请附个人简介一份及生活照片一张。

投稿内容必须原创作品,不接受投稿在其他平台发表过的作品。

感谢广大文字爱好者的支持!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