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
沂水县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学员村
第二届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
成功举办
让我们回顾一下
展销会里的故事
今天推出第二期
精品成长记
一颗草莓撑起一片产业,一卷煎饼带富一方天地,一串蜜薯成为一处乡村名片……在沂水县首届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学员村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上,产品琳琅满目,参观者络绎不绝。在展会上,学员们拿出了看家本领,精心布展,招揽客商,展区里热闹非凡,可在有的展区,虽然产品种类丰富,摆放整齐,却有一种“农贸大集”风格,无人问津,一场展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境遇。
农副产品也得走精品化道路
刘龙是沂水县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2023届毕业生,也是马站镇马站村党总支书记。多年来,在马站村党支部的领办下,马站村煎饼合作社经营得风生水起,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煎饼生产厂。

听说县里要举办首届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学员村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刘龙早早就报了名,想借着展销会的东风,进一步打开更大的销售市场。
展销会举办当天,刘龙起了个早,带足了合作社里刚出炉的煎饼,第一个完成了布展。看着展台布满不了不同品种的杂粮煎饼和展销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刘龙自信满满,“今天绝对有个好收成”。
可开局不利,随着展销会开幕,刘龙越发感觉到失落,自己明明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马站展区里的人却寥寥可数。“同样都是煎饼展台,为啥对面的这么火爆。”刘龙决心到对面展台打探一番。
“我们这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杂粮煎饼,还有不同颜色的水果煎饼。我们还提供不同规格的包装,满足不同需求。”听到对面展台声情并茂的介绍,看到对面展台里精致方便的煎饼包装,甚至还有用彩色煎饼制作的玫瑰花,刘龙一下子就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他明白,做农产品不光要实成,还要有精品意识。

“不来参加展销会,就找不到发展方向”。刘龙回村后,连续召开了3次党员大会,商量怎么发展煎饼产业。
在刘龙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共同制定了煎饼产业精品化发展方案,通过不断优化煎饼品种、提升口感、升级包装、个性化定制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摆脱了马站村煎饼“大老粗”形象,让马站村煎饼脱胎换骨。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再爬起来”。刘龙决心重整旗鼓之后,再战第二届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学员村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
品牌运营提升农副产品精品化
和刘龙一样,受到展销会启发的还有张欣。虽同是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学员,但张欣的创业之路更显传奇。
2007年5月参加工作的张欣,原本在威海外企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不料父亲突患重病,一时间家庭压力剧增,她果断辞职,踏上了返乡路。

父亲身体好转后,张欣想记录一下父母的生活状态,便开始拍摄生活视频并发布到网络。村里在外的年轻人看到后,非常感兴趣,也愿意让自己的父母参与进来,于是“千岁组合”诞生了。返乡三年,张欣拍摄了400余条“为老”短视频,“千岁组合”成为了家乡一道亮丽的名片,也为张欣积累了大量粉丝。
在基层干部学历教育电商培训班上,张欣开始接触电商直播知识,萌生了通过电商进行创业的想法,开始运营自己的账号,为村民们带货。
为了响应首届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学员村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号召,张欣将线上直播间搬到了线下。她想通过展销会的形式,测试一下线下销售能力。

展销会经过两个小时之后,张欣的产品却“叫好不叫卖”,看直播表演的多,实际购买的少。下播后,失望的张欣逛起了展销会,看看其他展区的销售“门道”。
张欣发现,市民更钟情于“牌子货”。红旗山苹果、“狮子头”咸菜、沂蒙小棉袄、箕山小米、“天沐”韭菜……只要品牌强,展区里的人就多。
“为什么自己的产品卖不动,没有品牌就是原因之一”。展销会结束后,张欣决心创建自己的品牌——“张小四”农副产品。

回村之后,张欣就开始布局自己的品牌之路,从logo制作到包装设计,“张小四”的品牌定位很快就确定下来,但品牌建设就像做学问一样,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求索之路。张欣明白,做品牌很难,但她还将继续做下去。
沂水县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学员村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已经举办两届,展销会对农副产品发展的促进作用已不再停留在“字面意思”上,经过两年的沉淀,学员们在展销会上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升,展销会成为了学员村农副产品提档升级的“孵化器”。
图文:袁诚茂
审核:戴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