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气象融智”实践支队 | DAY4 博览上海气象台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2-25 20:46:36     22

WEATHER SMART

实践内容

2024年2月22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气象融智”支队来到浦东新区气象科普馆的总馆和分馆,以及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参观学习。

1

参观浦东新区气象科普馆

2024年2月22日早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气象融智”支队来到上海浦东新区气象科普馆进行参观。

有一个有趣的小知识是:上海浦东新区气象科普馆有两个,总馆名字始终不变,位于浦东新区气象台内;分馆原本是南汇区气象科普馆,后来由于南汇区合并入浦东新区,于是南汇区的气象科普馆也改名如上。支队成员先后参观了总馆和分馆,首先来到的是总馆。

图为气象馆内云廊

走进总馆,是一条投影着云层的走廊,工作人员介绍道这叫“云廊”,是很多人来到总馆的打卡标志地,也是小朋友们很喜欢玩的地方。的确,云廊中逼真的投影、仙境般的云雾缭绕,一定会对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们有极强的吸引力。

穿过云廊,往总馆内部走,通道上对常见云层的分类、特征等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再往深处走,通道壁上的触摸屏中有一款叫“摘云释疑”的游戏,很像经典的“黄金矿工”,抓到云,屏幕上就会给出一种云层的名字、介绍;后面还有“观云辨天”,也就是很多个可以翻开的牌子,牌面是云层知识相关的题目,牌底有答案。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小朋友们自己玩这些游戏时,馆中的讲解员也会同时向听众进行介绍,或分享一些气象相关的故事。来馆中参观的很多都是小朋友,他们其实不是很看得懂这么多的字,也不是特别关心,但是在这些游戏和讲解员的辅助讲解下,小朋友们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知识留下一些印象,起码也能记得几种云层的样子,也有不错的科普效果。

More

图为气象馆内介绍云的项目

走过这些地方,馆中的科普部分就基本结束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科普馆经常服务于亲子活动或社区老年活动,针对不同的观众,他们会采取不同的科普策略:针对年龄较大的受众,一般在科普馆的参观过后,会安排科普讲座,提高科普的有效性、专业性;针对小朋友们,科普馆的设计也能让小朋友们敞开了玩,提高科普的趣味性,让小朋友们乐在其中。这样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体现了科普馆设计的用心与科学。

事实上,科普馆还是浦东新区防灾减灾体系重要的一环,承担着防灾减灾体系的宣传工作。不仅气象预测是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馆还与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合作,在展厅内放映浦东新区防灾减灾体系宣传片,起到对这一体系的直接科普宣传效果。

图为气象馆内宣传视频

馆中参观完之后,支队成员们来到馆外简单参观了浦东新区气象台的气象观测站的装置,便直奔原南汇区的分馆。

图为气象馆总馆内气象观测站

分馆比总馆要大,设施也更多样,内容也从单纯的气象扩展了一部分其他自然灾害以及环保的内容。比较遗憾的事情是此时馆中讲解老师有事外出,支队成员们只得自行走马观花式参观。分馆延续了总馆的风格,在馆中也设置了趣味答题等互动设施,想必深受小朋友们喜爱;馆中也有更多对气象历史、发展状况等的详细介绍以及相关视频资料,专业性较总馆更强,也深化支队成员们对气象预测发展历史的了解。

More

图为气象馆分馆内设施

2

参观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

下午,支队一行人来到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进行参观。

首先,气象台工作人员带领支队来到气象台的观测站进行参观,除了常见的观测装之外,支队成员们还见到了“风云四号”气象卫星通信站等大型观测设备。

图为工作人员带领支队参观观测站

随后,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工作人员带领支队成员来到放映厅,为支队播放了介绍海洋气象相关网站的视频。

图为支队成员观看视频

结束了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的参观后,支队前往深圳,进行对深圳气象局华为“盘古”气象大模型的参观交流。

总结

经过今天的参观和采访,支队成员更深刻地了解到气象台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对气象观测设施和气象网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见证了气象大模型在气象观测方面的运用。

文案 | 黎翔 方家欢

排版 | 方家欢

图片 | 李明冉 

审核 | 任俊宇 马恭瑞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