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E.B.T.博览|如何设计好一座展馆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2-23 00:45:13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兴建了许多种类型的展馆。从传统的博物馆、科技馆,到城市展示馆,数量越来越多,愿意逛馆的民众也多了。不少展馆已成为各地旅游的目的地。

在众多展馆中,有些人流量和口碑很好,门庭若市;有些场馆比较冷清。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区位、自身知名度、设计、类型、藏品、运营”等。抛开其它因素来看,毋庸置疑,“设计”是打造好展馆的关键,无论是任何类型的场馆,皆同一理。

这里讲的“设计”指的是广义设计,而非具体的空间设计。在这个概念里,设计师可以由不同角色、不同岗位的人来参与。规划设计之于展馆或者展览,犹如宪法之于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规划设计是所有设计的根本,本文分别以博物馆和科普馆两个不同类型的场馆为切入点,来探讨如何做好展馆设计。

博物馆

博物馆的内容设计基于文物展开,文物的内核是文化、是故事、是历史的沉淀与精华。在不脱离内核的原则下,如何去做好博物馆的设计呢?
从上到下,我们认为,有三个层面的设计很重要。

我们要建设的是一座线下空间,还是虚拟空间。这里面其实讨论的是文物在当代和未来在博物馆中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走势。

除了文物之外,博物馆是否还有其它东西可作为替代?目前看来国内外都没有。都依然是通过实体文物去展示一个地方、一个领域。不过随着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技术的发展,我们或将在虚拟世界看到脱离文物的博物馆是怎样建成的。
新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已然掀起,日新月异。
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未来的博物馆就必须要围绕文物才能讲好文化故事吗?必须要在真实的空间中才能感受、学习和了解嘛?
不尽然。

未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还是要依靠线上来推动阶段性的跨越与成长。而博物馆事业也将发展出博物馆产业,由公益走向市场化。而这个市场化的方向,就来源于虚拟世界,或者说元宇宙,因为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线下博物馆很难实现由事业向产业的转变,可能性非常低。

文物必须是真品,还是赝品也能凑合?

真品和仿制品在博物馆中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承和教育价值。

真品通过展示历史和文化的真实面貌,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过去的机会。它们是时代的见证者,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价值,能够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而仿制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形象逼真的展示,为观众提供更直观、亲近的体验。仿制品的制作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还原历史场景,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过去文化的生活方式和相关技艺。
在文化传承方面,真迹作为珍贵的历史遗产,保护和展示它们有助于传承并弘扬文化传统。而仿制品则可以成为教育工具,通过模拟历史技艺、传统工艺等,使这些技艺得以传承并为后人所学。
在教育方面,博物馆可以通过真品和仿制品的对比展示,帮助观众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制作工艺和文化背景,进而促进观众对于历史文化的学习和认知。
其实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制品,它们在博物馆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通过真实的历史物品传递文化信息,又通过仿制品提供更亲身、直观的文化体验,共同为文化传播、传承和教育贡献着丰富的资源。
当前,大部分博物馆的文物还都是静态展示,那么除了静态展示外,能否把文化故事讲述得更生动、感受更深入?

从静态,到视频,再到如今的互动体验。展览展示的表现形式发展历程已有百余年的历程。而其中的迭代升级,还是在近几十年中才有了大的变化与提升。
新世纪以来,随着视频、CG技术、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游客体验日渐沉浸。多媒体技术,早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和成熟的应用。那么博物馆领域是否适合新媒体技术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认为,只要贯彻文化内核就没有问题。
博物馆中引入新媒体技术它能够提升参观者的体验、促进文化传承、以及增加博物馆的吸引力。纵观全球近年来诸多知名博物馆,包括故宫在内,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技术它为博物馆注入了活力,不再那么死板,受众范围也更广了。
它为博物馆提供了创新的展示手段。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多媒体展示等技术,博物馆能够呈现更丰富、生动的展览内容,使参观者能够以更互动、沉浸的方式了解历史、文化等内容。
新媒体技术还可以作为数字化管理的工具。展品数字化、文物数字化、在线导览以及互动式学习平台等,提高了博物馆的管理效率,同时为游客们也提供更便捷的参观、导览服务。
重要的是,新媒体技术能够拓展博物馆的受众范围。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平台,博物馆可以与更广泛的观众进行互动,从而吸引更多年轻、更广领域的观众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
毕竟文化传播与传承,离不开更广泛领域的参与者和年轻人。
新媒体技术的引入不仅使博物馆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也提升了其管理效能,促进了文化传承和参与度。在智能时代,博物馆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拥抱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势在必行。
不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就一定好吗?不一定。这里面要去把控内核与度。关键在于将技术融入深刻的文化体验,确保每个展项都服务于文化教育目标,而不是酷炫和设备的堆砌。要精心设计互动性,并结合多媒体展示,使观众在使用设备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文物历史和文化背景,必须要保持新媒体应用与文化内核的有机连接。
写在最后
设计是一个思路,是一种方向。设计师可以由与项目相关的任何角色的人员担任。每个人,都可以设计好一座展馆。
本期内容我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博物馆的设计要点,下期内容我们将从科普馆的角度出发进行论述,看看科普馆与博物馆有什么不同。
关注【艺博】,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