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博览滋养心智,阅读精人生--语文组“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学习探究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2-06 17:14:30     12

博览滋养心智,阅读精彩人生

--语文组“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学习探究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人类的文明能够薪火相传离不开书籍的力量,离不开千百年来我们对知识的崇尚。阅读,一直是我们语文人在坚持着的一件事。随着2022版新课标的推出,“整本书阅读”的概念逐渐明确。本学期,随州市外国语学校南关口校区语文组开展了“博览滋养心智,阅读精彩人生”——“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学习与探究。

01

课标引领,理念先行

当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该任务群的价值定位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走进其完整的艺术世界,获得更为全面、深刻的思考。整本书阅读具有单篇课文阅读所不具备的价值担当,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一种结构能力。让孩子读整本书,就是让孩子更全面的感应世界,感应存在。所以,“整本书阅读”,是对语文课程中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与提升,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抓手,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02

立足实践,拾级而上

阅读整本书要注重激趣,激发阅读兴趣;设定目标,搭建阅读支架;强化思考,提升核心素养。结合以上思考,我们总结出整本书阅读的三种基本课型:阅读导读课、阅读推进课和阅读后的交流分享课。导读课重在激趣,明确阅读活动开展的要求,通过读封面、看配图等方式来激趣,借助读序言、读目录,了解整本书的框架,并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使学生在浓厚兴趣中开始整本书的阅读之旅;

推进课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适时了解前期阅读情况,检查阅读计划的执行情况,通过做阅读记录,分享阅读收获等形式,持续激励阅读兴趣。

交流分享课是用来汇报阅读成果的,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困惑和心得,这是“整本书阅读”的升华。与他人交流,能借助他人的阅读经验,获得启示,激荡思维,丰富体验,拓宽视野。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包括师生共读、同伴共读,举办朗读会、故事会、表演课本剧、展示图文笔记、对话书中人物,也可以亲子共读、图书漂流等,升华整本书的阅读成果。

公开课

在语文组公开课展示中,阅读推荐课型有刘芳老师的《彩虹色的花》和王安琪老师的《安徒生童话》。

刘芳老师设计的《彩虹花》是由教材文本向课外拓展延伸的整本书阅读,旨在同学们能通过阅读绘本,联系生活,进而展开合理想象。通过初读绘本的感悟到感知绘本故事的乐趣,画出自己班级的整本绘本,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分享善良,去共情生活。

在安琪老师的阅读课上,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热情超乎预期,他们对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通过预测、复述、画故事等活动,将课堂氛围热情地烘托起来。孩子们“写”得认真、“画”得开心,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编童话的乐趣,产生主动阅读更多童话的动力。

杨丹老师的阅读推进课《中国神话故事》,根据神话的文学体裁特点来设计了任务群,通过完成为神话人物“创作奇力卡”的任务,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有机地把文本与图文创作结合起来,在阅读文本中找神话人物的奇貌、奇能、奇器等,从而体会神话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神话这一传统文化的瑰丽。

曹云老师的《中国民间故事》阅读分享课上,更是巧妙地进行了任务群的构建,使学生整个阅读活动有规划,有条理、有目的、有思考、有行动、有合作、有评价。这段视频是孩子分别用演唱和弹琴的形式来出题让学生猜民间故事,请大家欣赏。

我们看到,同学们画、创、编、演、唱……各显神通,这堂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还释放出令人惊叹的才华。 

殷菊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读写联动的绘本阅读分享课,她创设了为图书馆残缺绘本编故事的任务情境,这是一堂有方法引领、有阅读支架支撑、有活动拓展的多维课堂,一年级的小小萌娃思维活跃、妙语连珠,想象力十分丰富,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不但读懂了残缺的绘本,还合力修复创编了绘本故事《布布和朵朵的四季》,真是了不起!

常态课

新课标中关于“整本书阅读”是以年龄阶段的特征来整体规范要求:

第一学段:尝试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第二学段: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语文组的老师们结合公开课的所得所思,用心钻研、大胆尝试,在常态课这块最大的责任田里辛勤耕耘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常态课中孩子们表现和成果。

校本课程

2022版新课标中对各学段的学生在诵读中积累名句作出了明确要求。不断积累文学语言,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和凝聚力。

为了提升学生语文四大核心素养,我们提倡学生们多阅读文学经典,但是现成的适合一至六年级孩子阅读的经典系列书目有限,语文组的老师们决定自主开发一套传统文化经典系列校本课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多读古诗词可以使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它首当其冲,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本学期在语文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期初我们开发出了第一套“传统文化经典系列”校本课程之诗词篇目。语文组老师们精挑细选,自主编撰的《传统文化经典系列之诗词篇目》,诗词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仅编撰内容丰富,涵盖了诗经、唐诗、宋词、元曲、近现代毛泽东等伟人的经典诗词,而且涉及近百位诗人的作品,学生们爱不释手,读、学、背、考的过程也是乐此不疲、受益匪浅。

各班诗词比赛选拔出的优秀小选手们,对于诗词佳句脱口即出、信手拈来,代表南校区走出去就是一张亮眼的文化素养名片。他们多次在市级诗词比赛中脱颖而出,今年10月,我校代表队受邀参加了在孝感华茂外国语学校举办的湖北省第三届民办学校小学生“荆楚华茂”诗词大会,获得“劲松奖”荣誉称号。

走在校园里,你会看到有同学在晨读时、课间、放学后,校园里、路上,手里正捧着一本《随外南校区传统文化经典系列--诗词篇目》正在读背,而诗词考级的当天更是盛况空前,让我们沿着时光的脉络再来看一看。

诗词考级只是校本课程——“传统文化经典系列”的第一站,后续我们将继续努力,带领学生们通过校本课程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经典。

03

活动支撑,提升素养

语文学习任务群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阅读活动的开展,在适切的阅读计划、多样的读书活动、多元的对话交流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不仅向学生推广了整本书阅读方法及阅读意识,还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阅读素养,并为学生们动笔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切实提升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实践语言运用,提升思维能力,建立文化自信,促进审美创造,语文组本学期组织开展了各类校级和年级活动。阅读分享会,午间练字,汉字听写大赛,妙笔生花,听说读写,花样层出不穷。我们的传统活动——“图书文化节”活动一直以来都收获着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图书文化节活动中,学生们带来各自的图书,小组合作设计图书促销方案、创作售卖海报、设计销售话术……大家既售出了自己读过的书,也“淘”到了自己想看的书,使知识流动起来,这样的活动掀起了读书热潮,营造了良好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04

砥志思研,求索不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落实新课标理念,进一步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语文组老师们积极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本学期共读了李怀源老师的《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并认真分享实践;每个月,我们还会集中研习新课标并观摩名师的视频课,进行切片式探究;每次的教学常规检查,我们都认真对待,交流学习好的方法和先进经验。

教不止,研不停。欧阳修曾说“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请欣赏语文组本学期教研活动掠影。

相信在整本书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世界一定会越来越丰盈。愿我们手边有书香,心头有暖阳,健康、快乐共成长!

撰稿:杨丹

图片:语文组全体老师

编辑:罗琪琪

编审:魏文博

审核:曾凡梨

扫码关注我们

扫码加入我们

学校咨询电话

189 9595 2109(魏老师)

136 0728 7041(周老师)

177 7176 3567(曾老师)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