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大国会展,质量先行:“小”,不见得是一件羞耻的事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2-05 12:00:44     10

旭说会展,皆为原创

——只为适用人群提供阅读素材——

清 朝大不大?

大。人家号称大清,能不大?

清朝鼎盛时期有没有钱?

有钱。动不动就赔款万万两。

那清朝强不强?

客观来说,刚开始挺强,但随着闭关锁国、鸦片战争之后,越到后面越虚弱,白花花的银子一直往外流,大好河山难以保全。

说明什么?

如果是老虎,当然越大越好。

但如果是一头猪,越大(胖)则越危险,因为别人会打你的主意。你越大(胖),越容易被宰。

咱大中国什么都讲究一个“大”字,这种思维非常不好。

什么地大物博,什么大国风范,连春晚、奥运、亚运的表演阵容都特别大,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我们人口多、家里边贼热闹。

再比如女人的胸。越大越好吗?

也不见得。过分不合理,走路就会失衡、摔跤,跑步都费劲,反是个累赘。如果是个“假货”、“水货”,更有爆裂伤及性命的危险。

现在又来了个“会展大国”。

大有用吗?

有。先有量变,再有质变;先大,后强嘛。

但一直强调大有必要吗?

我认为没有必要。一味强调“大”,只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一味沉迷于“大”,则容易洋洋得意,紧接着便是松懈。在没有做强之前,最好的办法,还是低调、沉淀。

会展大国,不值得炫耀。

这是因为我们市场大、需求大,连外资都来抢占我们的市场。外资抢占市场全是坏事吗?

不,也会促进我们国际化。

有了外资参与,我们就能由大变强了吗?

或许。

但它跟“由大变强”不是一个逻辑。

归根结底,中国会展由大变强还得靠自身质量过硬、品牌过硬、基础过硬、实力过硬。

 国会展,质量先行。

跟做人做事一样,做展会也不应该一味贪大求全。

古人有云,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恐怕我们早已忘了吧?

德国的工匠精神,真的很犟。

如果不那么犟,它怎么能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如果不那么在乎质量,它怎么能发展成为世界会展强国?

世间万物,凡事总有因果。

“犟”(对高质量的执着追求)是它的因,“强”是它的果。拥有这种思维的民族和国家,不仅在经济、工业方面强,在其他方面包括会展业同样很强。

中国会展为何总讲大,不讲精和专?

因为在很多人的心里,“大”才是强,大才能赚钱,赚钱快;“小”很难赚钱,赚钱慢。

纯粹的“联想思维”。

有人说联想不讲技术,只讲营销,其实有些夸大,但本质上也没说错。

上世纪九十年代、本世纪前十年、乃至二十年,不仅联想一家延续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 “倒爷思维”。

所以不全是联想的错,“联想派”只是时代的产物。

但会展业发展到了今天,如果仍延续这种“联想思维”、只想赚点快钱,不在乎质量,则中国会展很难由大变强,大部分中国会展市场迟早被外资和合资吞并。

我们总说要高质量发展,实情是口号喊得太多,能够真正落实的,太少。

作为市场主体的主办机构,尤其是民营和国营主办机构,有几个真正做大高质量发展?

会展场馆动不动就几十万平米,刚打造的展会一出场就恨不得十万二十万平米,并以此为荣。

然而我们的展商组织工作做到位了吗?

展商优不优质?

观众优不优质?

服务管理优不优质?

展会品牌过硬了吗?

有没有核心竞争力?

鲜有人重视。

正因为如此,国内展会难以打造世界级品牌,即便有品牌,也不过硬,华而不实、外强中干者,比比皆是。

其实在我看来,“小”不见得是一件羞耻的事,小而美才是强,大而虚反而容易被击垮。

改一改这个思维,或许对中国会展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些益处。

毕竟中国会展业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个人见解,请多指教。

——您就是传播的力量——
感谢您让更多人认识我们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