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旭说会展,皆为原创
——只为适用人群提供阅读素材——
雨下了三天两夜,像极了那年夏天,那个炎热的下午,那场电闪雷鸣的暴雨。
不同的是,此刻空气中无端多了几分严寒。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也许早就改变。
那么悲秋又有什么意义呢?
总有人要走远,总来不及挽留。

这是一篇比较尖锐的文章,请谨慎阅读。
一、“他们”嗅觉太灵敏了
原本这篇文章要写《展会的品牌溢价》。因为前些日子写了不少关于资本和估值的话题,我想聊一聊品牌溢价做个补充,但我临时改变了主意。
为什么呢?
很感慨!昨天晚上一个师弟给我打电话,说外资找到他,想收购他的展会。他没有接触过收并购,不知道怎么应对,所以来问我。
他这个展只做了四届,规模也不是很大。一年之内,同一个主题,分别在两个城市办,加起来面积不超过4万平,而营收只有一千来万,净利润也就两三百万。
外资这就嗅着“味道”找上门来了。
而就在上个月,一位业内朋友非要我找面谈,刚见面就着急忙慌地向我打听他的展会能卖多少钱?
因为他接到某个知名外资会展公司的电话,说想登门拜访,聊一聊关于展会收购的事。这位朋友心里拿不定主意,既想卖,又有点舍不得。
说白了就是:其实还是想卖的,就看价钱到不到位罢了。
当时我心里想的不是要马上帮他估值,而是感慨:“他们”嗅觉太灵敏了!
二、“他们”是谁
我得承认,“他们”太厉害!
1、英富曼
今年3月9日,英富曼9.4亿美元并购塔苏斯。
此外,英富曼发展史上的著名并购还有:
2005 年收购 IIR
Holdings。
2007 年收购信息和研究集团Datamonitor。
2013 年 8 月,英富曼集团收购了经营着包括 Fan Expo Canada 在内的加拿大最大流行文化展会的 Hobby Star
Marketing。
2013年12月中旬,英富曼收购上海百文会展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美容博览会股份。
2016 年购美国 Penton 公司。
2017 年 3 月英富曼会展以 1.06 亿英镑收购 YPI。
2018 年 4 月以 39 亿英镑收购博闻集团 UBM。
2022年7月,英富曼以 3.89 亿美元(3.23 亿英镑)收购 B2B 数字内容平台 Industry Dive。
事实上,英富曼在全球范围内的并购远不止这些。
2、励展博览集团
今年7月26日,励展博览集团宣布收购Corp Events公司。Corp Events是巴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会和多伦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会的持有者和主办方,也是代表EuropIA研究所和SEMEC的戛纳国际人工智能节(WAICF)主办方。
2022年1月, 励展博览集团并购大数据LDN展及其主办机构3rd Street Group Ltd公司。
2019年1月15日,励展博览宣布了对英国老牌展览公司麦克布斯的收购。从此在包装印刷领域将cce德国及泰国瓦楞展;ice 欧洲、ice美洲、ice亚洲纳入全球包装事业群的版图。同年,励展博览集团宣布收购印度新德里国际包装工业展览会(PackPlus)
2007年6月份,励展博览集团与深圳市华博展览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励展华博深圳展览有限公司。2006年8月29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励展博览集团宣布,双方达成协议宣布成立合资企业。
励展博览集团进入中国早期的并购狂潮背后,主要推手是时任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国区总裁陈汉文。在陈汉文掌舵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的五年间,他主导了励展华群、励展光合、励展华百及励展宏达四起资本并购,涉及项目为北京礼品家居展、高尔夫球博览会、百货会和中国(郑州)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CIAAF)。
2013年之后,陈汉文的继任者王国洪,主导成立了上海励扩展览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4年底的公司,由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与上海扩展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双方自2015年起合作主办中国国际触摸屏展览会。
可以说近年来,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国区的每一任总裁都在“并购”上交出靓丽的成绩。
3、亚洲博闻(博闻集团 UBM)
上海国际食品饮料及餐饮设备展览会FHC (Food & Hotel
China)的主办方之一华汉国际会议展览(上海)有限公司(UBM CIE), 是ALLWORLD 奥伟展览联盟在上海的展会机构,2016年12月ALLWORLD 奥伟展览联盟整体加入博闻亚洲。于2017年底,亚洲博闻UBM正式收购奥伟展览联盟。
而上海博华为上海华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和隶属于亚洲博闻(UBM Asia)负责中国大陆业务的博闻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闻)联合组建的合资企业。
2013年3月,亚洲博闻与NOVO Mania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并宣布收购由NOVO Mania主办的上海国际品牌服饰展览会。
亚洲博闻一直是“两条腿”走路:一边是中外合资企业——上海博华的并购,一边是亚洲分公司——亚洲博闻的收购。
而在2018 年 4 月,亚洲博闻被英富曼以 39 亿英镑的价格收入囊中,英富曼也一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集团。
4、其他,还有……
“他们”不仅包括英富曼、励展博览集团和亚洲博闻,还包括过去一直活跃于会展和媒体领域投资并购的美国私募股权公司EagleTree Capital,他们投资企业中包括我国会展业相对熟悉的Northstar旅游集团。
而就在今年3月14日,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黑石集团宣布以8.50美元/股的现金、46亿美元天价收购会议管理技术行业巨头Cvent。事实证明,黑石集团也深度参与会展国际投资。
几乎与黑石集团收购Cvent同一时间段,长期活跃于世界各地媒体、娱乐、通讯和信息产业投资的全球性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普罗维登斯股本合伙人公司(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宣布以3.2亿英镑(约3.8亿美元)并购Hyve展览集团。
此外还有收购了著名的照明展并成立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法兰克福,以及早期就收购了好博并成立湖北好博塔苏斯展览有限公司的塔苏斯等等。
三、仅凭这一点,中国会展已经输了
1、中国会展(项目/公司)并购尚未迈开步伐
中国会展企业也在做并购,比如2021年8月31日,有“中国会展第一股”之称的米奥会展就发布公告,完成对华富展览收购的全部手续。
同年10月,东浩兰生会展集团对东莞惠智协展览有限公司的投资收购公布,中国会展业收并购再下一城。
2022年6月,首都会展集团以人民币1.115亿元收购北辰集团全资持有的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国展)100%股权。
今年9月,兰生股份(东浩兰生会展集团)收购上海它布斯展览有限公司部分股权。
可以说,中国会展(项目/公司)并购案例少之又少,即便有那么几例,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但如果涉及到地产和会展场馆等固定资产,倒是很热衷。
比如2018年9月,成都环球世纪会展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底价28亿元摘得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地块。成都环球世纪会展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背后,是另一家上市企业、一直热衷于会展投资的云南城投。2019年末,地产商融创又以152亿接盘成都环球会展,这个还是产地在并购会展,据说“结果”也不怎么理想。
2、中国会展输在“鼠目寸光”
说中国会展输在“鼠目寸光”一点也不为过。
国内国有会展集团、民营会展公司,大多对会展项目并购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会展巨头一直布局、频频作出动作。
外资加快布局的最明显的举动就是今年2月,励展博览集团宣布以其品牌中文名“励展”在华注册全资公司“励展(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并以“励展(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夯实、拓展和丰富在华业务。
可以说,“他们”早就意识到“并购”的重要作用并且一直付诸行动,丝毫不敢懈怠。
外资尚且如此,反观我们国内许多会展公司不急不躁,气定神闲,盼着别人上门收购,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稍微有些志气的,坚持做大展会品牌,不过这种企业家在中国会展业尚属极少数,而大多数,只想卖个好价钱。
即便有一些想加快布局、有一些并购举动的,也是小打小闹。比如投资参股某个小公司,扩张物流、搭建、广告业务等;要不就是遍地开设地方公司,看着公司很多,成功的大型品牌展会却少之又少。而像成都环球世纪会展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底价28亿元摘得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地块那样,只有在投资地块上才充满热情。这不是典型的“联想思维”、只想等着土地升值、赚点快钱,而压根儿就没想过要让会展集团走向世界吗?
当然,世界会展巨头发起的并购不局限于会展项目和会展公司并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并购的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品牌展会、知名会展公司,还包括媒体、数字内容平台、会议管理技术公司、娱乐、通讯等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断提升和巩固其核心竞争力。
毕竟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会展业的业态(形态)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世界级的会展巨头除了不断提升其国际渠道优势(国际展商、国际买家),同时也在提升其在某些细分领域的影响力与专业服务能力。
改革开放已经45年,背靠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产业消费市场,却没有诞生世界级的会展巨头,还要指望“别人”来给咱们中国企业认证,难道不值得反思?即便民营会展集团不争气,作为老大哥的国有会展集团是否也应该义无反顾地带头冲出去,为中国会展业扳回一局?作为中国人,我当然盼着我们能赢。
期望中国会展强势崛起!
~欢迎转发~
欢迎关注《旭说会展》公众号
欢迎关注《麻雀会展》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