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受全球疫情影响,会展行业陷入“沉寂”,多个大型展会被迫停滞。与此同时,线上展会“高调”步入会展业,并成为无可替代的“选择”。
虽然会展业是“被定义”为“传统产业”, 很多爱好学习的会展人估计不会认可这个定义。不过,有哪家展会主办方能把线上展会搞清楚,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线上展会集合扩展现实(XR)、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互联网(5G)、元宇宙(Meta)、流量等专业名词,想不“犯晕”确实挺难。
到了2023年春节,随着疫情走势越来越明朗,“线上展会”概念热度基本完全消退,但是“元宇宙会展”和“数字全景会展”两个应用却被留下来,且越来越火热。
也可以说“元宇宙会展”和“数字全景会展”这两个应用只是因为疫情得到了广泛认可。
那么问题来了,“元宇宙会展”和“数字全景会展”到底能给会展带来什么呢?两者关系又是如何?
炫酷的元宇宙会展
随着“元宇宙+”成为各个行业的热门发展方向,各个行业正试图通过科技革新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会展行业也不例外。会展行业作为经济和贸易领域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正在逐渐逐步迈向数字世界。
元宇宙与会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元宇宙融合交互和展示两个价值,而展示都是虚拟或现实空间内的呈现。元宇宙会展是基于区块链、XR、5G等高科技的生态会展,是对传统会展1.0时代的延伸,是解决“展示——生产——渠道——消费”的方案,以营造虚拟体验为主要目标,通过3D建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多媒体动画、视频技术、社交技术等技术手段相结合,实现会展参与对象、会展空间、展台、展品、对接项目等展示对象的虚拟化、数字化,为展会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展示环境。
元宇宙展览是以展品为媒介的一种商务或休闲活动,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以1:1复刻线上展馆模型,语音交互技术满足与会者交流和互动的需求,用外接端口实现线下引流、交易等行为。
可以是实体展会在元宇宙里的孪生,也可以独立于实体展会而存在,但无论如何,实体展品是根基和依托,以此区别于元宇宙里的游戏、社交、娱乐和其他经济活动。
与此同时,元宇宙展览也具有较实体展览更为便利和多样的社交和娱乐属性。
元宇宙展览的构成要素与特点主要体现在展商和展品是孪生的;展会中出现的所有人都是虚拟的,包括虚拟数字人和虚拟机器人;人展品虚拟人之间的交互基于AI,交流环境与方式是拟真的;具有多样性选择,如可以与实体展会同步或分离(如果与线下展会同步,则展馆、展区、展位和活动等都需要孪生,否则,元宇宙展览规模和活动数量可以无限化)、可以集中在一个时段或常年存在、可以选择线上交易或线下交易等。
元宇宙带来的不仅仅是底层技术的集成,更重要的是空间的改变,人类不仅仅可以向地球外拓展遥不可及且只可观察的宇宙空间,还可以设计塑造身边的虚拟空间。
元宇宙不但改变了展览、会议、节事等大型主题活动的场景认知,也改变了主题活动所有的主体、客体的内涵与属性。
从当代会展形态上看,以实体会展为根基的会展业在经过了以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方式,在交易和社交两个维度上拓展之后,正逐渐将它们加以整合发展成为与实体会展相融合的数字会展,未来融实体会展与数字会展为一体的新型会展,即元宇宙会展能否实现,值得高度关注。
元宇宙会展交互性、沉浸感、科技感极强,但如何保证展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如何提高用户的参与度等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朴实无华的数字全景会展
数字全景会展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展览形式,将线下会展场景全真复刻到线上,通过模拟真实环境和3D模型,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展览体验。
如果在此基础上叠加功能,就可以全面连接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而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则能让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共同存在且相互融合。
功能叠加尤其适合展馆、企业展位(展厅),他们需要营销成分多一点,不仅仅将真实的线下展位(展厅)搬到线上去,叠加一些功能是非常有必要,丰富的功能不仅还能更全面的展示,而且还能长期使用。
不过,如果是展会现场,应用静态展示更为实用,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进行部署,也可以化繁为简,让用户直观了解展会现场盛况。将线下真实展会现场搬到线上去,有利于未来向参展商预定展位做决策,还能向上级单位汇报或客户单位推介之用,作为“存档”形式存在,静态展示。
无论是展会现场、还是展馆,抑或是展位(展厅),之所以选择“数字全景会展”,实际上都是因为记录依据“真实”场景,而非虚拟场景,“真实感受”一直是会展魅力所在。
数字全景会展是基于真实线下场景,展会、展馆、展位(展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全真复刻,VR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让用户进入线上全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