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纷至沓来,154个国家和地区、3400多家企业参展;442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进博会“三大定位”的作用愈发显著。与此同时,一艘海关展会监管领域的“智能航空母舰”也在进博会中闪亮登场,它就是上海海关精心打造的“进博慧展”海关展会监管系统。
上海海关关员利用“进博慧展”海关展会监管系统开展远程指挥。陈兴洲/摄
近年来,上海市全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域内国际展会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境展品数量、种类显著增长,对海关展会监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上海海关严格落实总署党委部署,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以进博会为契机,首创 “进博慧展”海关展会监管系统,成功打造了“一舰四翼”,展会数字化、智能化、便利化监管新模式。该模式以“会展业务全链条数字化智慧监管”为“主舰”, 智联H2018单证审核、暂时进境货物管理、ATA单证册管理三个署级系统,建立覆盖展会全流程的大数据库,全口径采集和应用展会备案信息、展品报关单以及ATA数据,让海关展会监管全链条集约化运行。
上海海关关员在展会现场开展AR眼镜智能巡馆。陈兴洲/摄
“会展业务全链条数字化智慧监管”全新亮相,伴随“主舰”的四大“功能翼”各显神威。翼一“风险研判”,是上海海关开创性设计的“五维风险智评”模块,从“主办方、主运、展馆、展商、展品”五个维度开展供应链风险评估,切实规避国门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展会运营企业违法违规操作等风险,为各类展会量身定制兼顾安全与便利的特色化监管方案。翼二“跟踪预警”,是针对展会后续监管构建的特色模块,可在暂进展品超期前,及时给予相关企业预警提示,确保高效结案。翼三“远程监管”,可助力关员开展“远程视频+现场巡馆”联合执法。其中,上海海关自主研发的AR眼镜具备“对参展食品、农产品原产国家和地区准入情况实施自动甄别”等多项功能,拓展了移动巡馆设备在远程监控指挥和专业技术支撑方面的应用。翼四“态势分析”,通过强有力的大数据支持和完善的统计查询功能,可开展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和海关监管风险研判,辅助海关提升政策和监管措施制定的有效性、前瞻性。42张数据表、19个数据分析模型,提炼转化成74个进博会监管服务指标,支撑着智能化监管“航母”的高效运转,助力上海海关圆满完成了第六届进博会450票、2.01亿美元进境展品的监管和服务保障工作。让数据“活”起来,让操作“快”起来,让监管“严”起来,让服务“亮”起来。在进博会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上海海关积极复制推广,将“进博慧展”展会监管系统成功试点应用于上海海关关区内所有国际展会监管。
上海海关对“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开展五维综合评级。
12月10日,阵容空前的“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即将在上海举办。接到主办方上海博物馆提交的免担保申请后,上海海关关员启动“智能小花”,开展风险测评。测评结果显示,该展览为低风险展会,得分105分,适用驻场监管免交担保、随到随报、即审即放和口岸、展馆协同查验等便利化监管措施。海关关员随即按照系统提示,予以相应的通关便利。截至日前,上海海关已对139个展会开展了风险测评,实现“一展一策”精准管理;为各类低风险展会提供口岸、展馆协同查验等个性化便利服务,使其整体通关时长平均缩短50%;一键生成风险预警清单,辅助规定期限内,高效完成回运、留购、销毁等后续处置,结案率100%。在海关监管服务和正向引导下,企业通关更便利,管理更规范,诚信经营、良性竞争的营商氛围已在上海会展业中悄然成型。启于进博,驶向未来,海关监管“智能航空母舰”已开足马力。随着上海会展业日益成熟壮大,上海海关将持续强化科技赋能,确保全过程精准监管,提供全渠道高效服务,为提升上海会展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