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开幕。近年来,受疫情肆虐、地缘冲突、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平台,链博会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聚焦打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既有利于促进国际产业有序衔接、高效畅通,也可以推动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圳企业作为中国供应链产业中的“主力军”,深中电、中兴通讯等28家核心企业集体参加了链博会,不仅展现出了深圳“智”造的硬核实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全球供应链“超级节点”的新风采。
第一,链博会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助力深企链接全球。来自全球的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加了本次展会,展会国外参展商占比达26%,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美国、欧洲的企业占外方参展商总数的36%。链博会展期5天,展览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设置了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五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其中深圳市展出面积超2700平方米,重点展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现代时尚等产业。链博会成功打造了一个面向全球的招商推介和资源聚合平台,纵向展示产业链供应链各链条各环节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和未来发展趋势,横向展示金融、物流和平台企业等服务。比如在数字科技链展区,深中电半导体产业链展示了从核心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采购,到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再到仓储物流配套等一站式生产制造过程服务和产品解决方案。又如中兴通讯展台右侧大屏全面展示了公司融合全球上千家供应商赋能千行百业的创新实践案例。参会企业将以链博会为契机,发挥平台资源汇集优势,联动海内外机构,构筑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赢链”,为维护中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更多贡献。
第二,链博会将进一步助力湾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此次链博会对大湾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向作了更丰富的阐释。一是新兴产业将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大湾区应在培育发展壮大300个重点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用好供应链服务资源,将新兴产业发展与全球供应链服务更紧密的结合起来。二是数字经济与产业链发展将有望更加深化融合。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城市针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合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政策及实施方案,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比如广东省累计推动超过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三是产业数据应用方面将迎来更多新突破。今年7月,广州数据交易所发布全国首个陶瓷行业数据空间,实现行业数据流通过程可信、可追溯、可融通,数据价值得到释放,成功打造了数据赋能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样本。相信此次链博会后,大湾区产业链现代化体系建设的路线图将更加清晰,产业链服务深化改革开放的能力也将持续增强。
第三,链博会为银行产业金融服务提供更多场景和思路。在服务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战略的过程中,银行需要持续以数字化服务思维,构建以数据驱动的业务经营模式,借鉴链博会的平台模式,打造重点行业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的开放型国际合作金融服务平台。一是加强重点产业和核心企业的服务,联手打造特色优势全链生态圈。银行可以关注产业链条每个环节,不断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功能和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广阔的服务空间,实践共建产业生态圈的愿景。二是加强与第三方产业平台的合作,扩大产业金融服务范围。银行可以与国内大型物流、保险、担保公司以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开展质押监管、信用保险、担保业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为国内扩大的中小供应商、经销商、终端用户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实现产业链的整体增值。三是持续推动产业链金融创新,丰富行业特色金融产品体系。银行可以为企业的预付款、应收账款、票据及信用证、订单等多种场景提供融资服务,并根据电子、医疗、工程机械、港口、化工、农业等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开发适配的金融产品。四是加强跨境产业链服务的探索,将产业金融服务链接全球。银行可以通过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外汇政策便利,完善境内外一体化的账户管理、资金收付、运营结算、票据管理、投资管理、融资管理、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渠道服务等跨国服务金融方案,为各类企业机构提供财务和资金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并加快在重点自贸区、合作区探索企业设立财资中心的金融服务方案。
(点评人: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 曾圣钧)
关于本书详细介绍请点击链接“【新书推荐】新时代银行金融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