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中国刚办供应链博览会,美国立马出招,问题是我们从来没怂过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1-29 05:34:57     32

中国28日举办首届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的数小时前,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宣布成立了白宫版本的“供应链韧性委员会”,有用吗?

供应链我很熟,明确说,没用。

供应链为什么叫链,因为他真的是一环扣一环,像一条长长的链条一样。

当然,后来产品越来越复杂,单一链条已经不足以完成一个产品,慢慢就变成一张网。所以叫供应链网络。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我要做手机。那我就需要买各种类型的芯片,买电阻电容等被动器件,PCB板,屏幕,电池,线材,外壳,喇叭,麦克风,按键,摄像头,散热片,胶水,胶条等等。

太多了,我们不全部展开,就说电池吧,我要跟电池厂买电池。

电池厂要跟电芯厂买电芯(实际上是买聚合物电池包,但因为网上的图不好找,我这里就说成电芯吧,原理是一样的。),跟BMS公司买控制电路板,跟线材厂买线材,要跟化工厂买热缩膜,还要买各种辅料,最终才能做成电池。

电池厂这么多东西呢,我们也不一一展开了。就说电芯。

电芯厂要制作电芯,他需要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这些东西在一个机器上卷成一个圆柱体,然后再买铝合金薄片,电解液。用铝合金包裹那个圆柱体的同时,将电解液灌进去。当然还得买些辅料,比如外面的胶皮,或者印刷的油墨。

我们再拿其中的一个出来说,比如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有好几种,常见的有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我们假设用的是目前最常见的磷酸铁锂吧。那我们就要去跟化工厂买。

化工厂生产磷酸铁锂,他需要采购磷酸铁和碳酸锂。

碳酸锂呢,又需要用锂辉石加上硫酸反应成硫酸锂,再加入碳酸钠,反应成碳酸锂。

锂辉石呢,要去挖矿获得。

以上,我们每一个环节,都是挑一个东西展开说,他就像个链条,但如果每个材料都展开说,他就是一张网。

所以,一个产品生产的过程中,要涉及很多企业,很多环节,很多采购行为。

每一次采购行为,你希望跟谁合作?

深圳的企业,如果买个东西,同城就有供应商,价格100。福建有个供应商,价格95。河北有个供应商,价格92。越南有个供应商,价格85。

你说他跟谁买?大概率就是同城采购。

除非那个福建的或河北的供应商,非常积极做工作,再配合其他优惠条件,才有可能拿下订单。而越南那个供应商,如果要入围,他更是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而异地或异国的供应商哪怕拿下订单,也很容易被人撬走。

距离这个因素太重要了,首先因为信任,我在深圳,跟深圳公司买东西,随便一打听就知道这家人靠不靠谱。而且合作过程中一旦有问题,我随时可以找上门。需要沟通问题,协调事情,联络感情,成本都很低,随便就可以安排一个面对面的会议。这是异地,尤其异国供应商比不了的。

第二,文化认同上,政策一致上,税收上,本地都会有很多优势。你就比如特朗普这样的人突然就上台了,突然就打贸易战了,你事先能评估得到?缅甸突然就打仗了,你要是有供应商在缅甸,这怎么整?

那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会依赖自己的供应链,然后慢慢地就自成体系了?

那不可能。因为你没有足够的体量,你就没法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供应链不完整,那就看谁吸力更大了。比如我上面举例的做手机,买电池的例子。普通国家哪能在涉及到的环节一个个都有能力足够企业来占领。全世界目前能做到的就只有中国。不出国门几乎可以买到所有需要的工业品。我们对外采购一般就是基础原材料,还有一些尚未突破的高端零部件。掐头去尾,中间那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品类,我们几乎是全包了。

而一个国家如果你没有全品类,全链条,那你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客户为什么要跟你买而不跟中国企业买,你的供应链不完整需要借助境外供应商,而中国企业在本地就有完整供应链,很明显中国企业一定会有成本优势,而技术优势中国企业追起来也快。那么你这个公司面临中国公司竞争的时候,就会处于劣势,到时候你只有两个选择,要嘛倒闭,要嘛自己也搬到中国,享受中国的供应链优势。

所以,中国开展博会,就是要把其他地方的企业吸引过来,可以过来买东西,也可以过来投资办厂,反正只要来了,生产环节在中国发生,我们就欢迎。

而白宫成立什么XXX委员会,他们主要的目的是写报告,跟国会要钱,骗盟友的公司过来。

这两者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你问我美国就吸引不了企业过去办厂吗?那倒也不是这么说,富士康不是去过了,台积电的厂也正在盖,你看看他们开心不开心咯。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