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公益博览会跨学科课程开发与教师培养论坛暨第五届跨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主办,“基于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承办。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汇聚·共享·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作为学术指导单位,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珠海市教育局共同协办。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武法提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杨开城教授、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科研部伊满香主任、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陈德收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基于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公平副组长、张慧星副组长分别以视频、现场等方式参与跨学科课程开发与教师培养论坛暨第五届跨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教育局、教科院、中小学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参与本论坛。
郭华教授指出,学科课程是重要的,分科设置是具有合理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分科课程背景下实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积极稳妥的举措。专门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希望把整个课程看作是一个统一的育人体系。
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有非常清晰的整体设计和构思,要有完整的学习地图,要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自觉性和教育性,不是不断地搞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基于核心知识提出本质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成果,要考虑学生从事什么活动、教师提供什么资源、支架和支持性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开城教授
杨开城教授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体现高端的教育价值,一线教师和校长觉得压力很大。要想实施跨学科教育,需要先开发出高质量的跨学科课程、再交给教师去实施,教师压力就小了。
跨学科课程要有细节,不是给一个框架,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做。我们要减掉教师的负担,而不是增加教师的负担。跨学科主题设计时要考虑要求学生做什么事情、运用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属于哪些学科,然后再设计教学详案,详案要保证“目标-手段-评估”的一致性。
武昌区伊满香主任
伊满香主任指出,新的课程方案里讲得很清楚,就是每门学科要拿出10%课时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个是国家从制度层面上的安排,是每位教师都要回应的要求。
考虑到区域内的教师发展水平不均衡,不是每位教师都能研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区域牵头,研发出一套对教师拿来即用、用起来放心、又具备科学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区域进行总体规划、顶层设计,调动全区的卓越教师队伍,建立跨学科学习的工作坊,并设计例会、课题等保障机制,一边培训、一边研发、一边应用,逐步探索,希望建立起体系化的、可借鉴、可推广、可再生的跨学科主题课程成果。
陈德收校长
陈德收校长指出,要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有清醒的认识。跨学科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要立足于学科思维,体现学科思想、性质和方法,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实现学科间的整合。要处理好10%与90%的关系。跨学科主题问题可以来源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日常生活等方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时,要聚焦目标,依据目标分解任务及活动,最终进行评价。
为了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校成立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把跨学科主题学习做为重点项目推进,从学校层面做为一把手工程进行落实,以成果为导向,定期开展教研与沙龙,激励种子教师开展实践。
公平老师
公平老师指出,目前在跨学科教育实践领域,存在“拼盘化”、“学习目标虚化”、“学习内容泛化”等问题。为了高质量落实跨学科教育,需要将优秀的课例课程化、需要升级区域或学校的特色课程以符合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需要建设系列化、序列化的高质量课程,减轻一线教师的负担,以支撑跨学科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实施的要求。
跨学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融合应用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质量的跨学科课程让学生从问题情境、挑战任务出发,最终完成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融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运用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通过协作学习方式,经历项目式学习过程,生成高阶能力、形成跨学科概念、培养核心素养。
系列化、序列化的跨学科课程开发不能基于经验进行,要用技术性的方法,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跨学科课程开发技术,从“目标-手段-评估”一致性角度入手,可以让教师持续开发出高质量的跨学科课程。
张慧星老师
张慧星老师指出,跨学科课程要回归到知识本身,解决复杂问题过程中应用的原理、概念、过程方法、思想价值等要明确,要有明确的教育功能。北京师范大学“基于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课题组从解决跨学科教育的瓶颈问题出发,帮助区域教育局或学校,为种子教师提供跨学科课程开发实训,手把手带领教师开发出特色的跨学科课程。感兴趣的区域教育局或学校可以申请课题组推出的公益学术活动,共同推进高质量跨学科教育落地。
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演讲嘉宾观点独到、精彩纷呈,务实而专业地探讨了跨学科教育落地各个层面的问题,有学术理论、有技术方法、有实践案例,为未来高质量落实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