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之后,国家提出对生物制造技术的支持,到“十三五”又将合成生物技术列为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十四五”更是强调了对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国家宏观战略指引下,合成生物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已成为未来生物产业发力的一个关键方向。
然而,风口之下,谁是走在最前面的“妙手”?谁又会是扛旗者?谁已经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如何重塑传统行业边界?新产品将以何种方式胜出,又面临哪些关键瓶颈?又有哪些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未来?
在此背景下,由佰傲谷BioValley发起的2024第二届合成生物学产业嘉年华暨展览会(简称:SBC2024),将于4月12-13日在南京再度起航,本次大会以“建物致知·建物致用”为主题,汇聚业界专家聚焦合成生物学颠覆性技术,共话合成生物未来蓝图,助力合成生物产业的蓬勃发展。12位合成生物学专家已确认加盟SBC2024,向下滑动查看嘉宾详细介绍~

梁恒宇博士201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并于2018年从武汉大学药学院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2020年为健康元和丽珠医药两大上市集团组建原料药方向的核心研发机构——健康元生物医药研究院。
多年来致力于利用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技术,对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医药中间体、生化原料药等领域进行系统代谢工程育种及高通量筛选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3篇(SCI 9篇),申请中国专利20项(12项授权),PCT国际专利1项。
近年来带领科研团队对百余种微生物进行系统研究,开发氨基酸、多肽、抗生素、维生素及制药用酶20余种产品,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超3亿元。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2年在美国Cornell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2年底至今在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任研究员,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研究,解析了自然界生物酶催化反应机理,结合蛋白质计算设计,构建了先进的生物新酶设计与改造技术平台,创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合成新酶新途径,已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ACS Catalysis、ACS Synthetic Biology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

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及高层次创新人才;湖北大学生物学学士,武汉大学微生物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微生物学博士。曾先后任职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2007-2011)及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研究员(2011-2016)。
2016年底加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要从事微生物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以及生物能源与绿色生物制造等方面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包括科技部合成生物学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联合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引用4100余次,H-index 37。获美国授权专利6项、中国专利授权13项。
长期担任国际学术期刊编辑及编委,如BioDesign Research共同执行主编及《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学报》编委。

王勇,博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特聘核心骨干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
现任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和蛋白质精深加工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12篇,申请发明专利148项,授权92项。
与国内外多家大中型食品企业(Nestec Ltd.、 Bountifood Ltd.、Sophie’s Bionutrients Pte. Ltd.、益海嘉里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得到了同行及企业的广泛认可。

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22年荣休)、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2008~2018);厦门市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12~2022)。
曾任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名化工学院)院长;
担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评审、考核和验收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发明奖评审专家;
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生化过程模型化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21)、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工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微生态医疗专委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化工学会监事长、福建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9项、负责863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等;
获“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教育名师”、“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教学名师“等称号。

华东师范大学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国家优青、青千。任教育部科技委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2007–2013 年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从事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被授予 ETH Zurich 最高荣誉奖章。主要从事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包括智能细胞药物设计构建、光遗传学工具开发、精准可控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工程菌设计改造等。
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 Science、Sci Transl Med、Sci Adv、Nat Biotech、Nat Biomed Eng、Nat Chem Bio、Nat Commu、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期刊。目前已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2017.7-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研究员;
2014.10-2017.6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2010.03-2014.9 武汉大学 药学院 副教授;
2008.08-2010.02 日本 京都大学 生物信息中心 产官学连携研究员;
2007.03-2008.07 美国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计算机学院 博士后;
2004.10-2007.02 德国 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 计算化学中心 博士后;
1993.09-2004.07 中南大学 学士、硕士、博士。

曹轶博士,公司创始团队成员,负责管理技术研发团队的组织规划、项目实施、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对外研发合作,建立和完善公司技术支持体系。
浙江大学微生物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联合培养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曾任职Novozymes,有8年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经验,先后担任高级研究员、产品研发经理、创新中心技术主管。

丁世杰博士,师从“国际细胞培养肉第一人”MARK POST教授和中国肉品加工学术带头人周光宏教授,是全球范围内该领域的第一位博士。投入细胞培养肉的研究工作10余年,是缔造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的团队核心成员之一。
作为联合创始人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细胞培养肉公司——“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biomaterials、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Cell Death Discovery、Cell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含已授权)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32项。

王晟博士200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TTIC,芝加哥大学以及KAUST从事Research Scientist工作。
2019 年回国后,王晟博士在腾讯 AI Lab 担任高级研究专家。王晟博士主要从事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生物学研究,尤其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结构从头预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CASP12/14蛋白接触图预测第一名)。
近五年来,王晟在PNAS, Cell Systems, Nature Method, Nature Protocol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Genome B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会议论文近30篇,包括计算生物的知名会议ISMB, RECOMB, ECCB等,以及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领域知名会议CVPR, AAAI等 。Google Scholar近五年引用接近6000次,h-index为33。

海军军医大学外科学硕士,江苏创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负责企业研发工作,主要开发方向包括重组人胶原蛋白系列原材料开发、重组人胶原蛋白医疗器械研制与申报等。
参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 重点专项,长期从事组织再生修复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YY/T 1849《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起草人之一。
中国医学装备学会组织再生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生物科技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
更多确认嘉宾持续更新中....
↓↓点击可查看大图↓↓
↓↓精选热门议题抢先一览↓↓
酶催化在医药中间体中的应用研究
合成生物学助力原料药的生物制造
合成生物学助力GLP-1生产
基于合成生物学策略的智能活细胞开发
合成生物学在肠道微生态疗法研发中的应用
抗菌肽的生物合成及医学应用
新食品新趋势一一替微生物蛋白作为优质替代蛋白资源的产业现状
培养肉的创制与进展
天然甜味剂微生物合成制造关键技术
人乳低聚糖HMOs应用创新的困局与突破
维生素的合成生物学制造
合成生物固氮发展机遇与挑战
基于合成生物学的功能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合成生物学在开发安全有效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中的应用
合成生物学在作物遗传改良和抗病虫害方面的应用
生物制造新型饲料蛋白
合成生物学打造″超级细胞工厂″,精准开发改土增产利器
微生物发酵法大规模生产透明质酸的难点
精准抗衰老活性物开发思路
麦角硫因生物合成研究的新进展
生物发酵技术在微生态护肤领域的应用
超高分子量透明质酸高效生物合成菌株构建及产业化
生物发酵技术在微生态护肤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工艺制造生物基尼龙
生物基聚酰胺在工程塑料行业应用
PHA生物制造及加工过程进展
聚乳酸领域的工艺开发及高值化应用
人造蜘蛛丝的研究进展
可降解塑料和生物材料的绿色生物制造
非粮原料的合成生物学技术路径
万吨级秸秆糖化和生物合成技术路线
合成生物学如何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改造工程菌将CO2生产丙酮和异丙醇
合成生物技术如何将含工业尾气转化为生物乙醇
微生物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燃料及化学品——第三代生物炼制
合成生物学与菌种设计
高通量酶活筛选和应用
自动化设置在合成生物学研发中的应用
高通量菌株筛选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案例
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技术构建工业微生物菌种应用
DNA的酶法合成的技术优势
酶的定向进化技术
基因编辑工具开发与应用
纳米孔测序技术
新一代蛋白(AI)设计与制造
高效新型的工业底盘细胞构建
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生物学的合成生物学元件设计
构建新型双碱基编辑器研究进展
全球生物合成食品法规监管现状及趋势
转基因微生物生产新食品添加剂及原料的申报经验及案例分享
NMN的全球合规化探索和未来发展机遇
碳关税后续风险预警及合规策略
合成生物学市场监管与产品准入
微生物发酵菌种选育与培养基优化技术
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技术
合成生物学时代的智能发酵过程优化技术与装备
发酵过程控制与工艺优化关键技术
精密发酵:合成生物学生产放大的必经之路
发酵装备及其智能化研究进展
本次为观展预登记报名,如需参加会议论坛,请根据报名表单上传相应资料进行登记,组委会根据登记信息进行审核会议论坛门票。观展免费,参加论坛需要审核。
回复“SBC2024”即可预登记报名
▽
2024第二届合成生物学产业嘉年华暨展览会招商工作已经启动。展位销售火热进行中,赞助咨询/媒体合作/学术报告/参会报名请咨询SBC2024组委会:Abby 18217659261(微信同号)
【备注:0412南京,进入大会群聊】
火石数链简介
火石数链生物医药产业互联网平台【火石数链】,是高效连接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和上游供应链资源的智慧产业服务平台。平台基于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以生物医药园区为载体,为供应链资源端提供全流量、全渠道的数字化分销体系,为创新企业端提供一站式创新资源采购、专业技术服务、数字化工具、技术培训、空间选址(药选址)等服务,帮助企业构建更先进的研发和供应链体系,提高企业内外部协同效率,为生物医药企业创新研发降本增效,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生态。

扫码立即关注
√
合作联系
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服务商、药械企业加入,与火石数链携手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互联高效协同的创新发展新生态!
联系人员:周老师
联系电话:18958106864 (微信同)
联系邮箱:zhouwen@hsma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