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本届教博会以“汇聚·共享·创新 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教育优质均衡、教育治理现代化、新课程改革、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数字化、教育质量评价”六大领域,共展示了2409项教育创新成果,举办了91场论坛活动、1123场工作坊。教博会期间,参展观众超5.5万人次,超过300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云端看教博”,全网新媒体平台总曝光量超过6000万。
在教博会91场
品牌论坛和主题论坛中,
各论坛场次内共举行了
220余场主题演讲、
70余场主旨报告、
30余场圆桌对话。
在众多论坛的专门环节,
来自全国各地的
优秀一线教育工作者
带来精彩对话和分享。
其中,
不乏我们熟悉的“珠海面孔”!
今天,
让我们一起来一探
珠海教育人的风采↓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基础教育
高质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11月18日下午,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举行。珠海、江门、茂名、中山、肇庆五市教育局负责人化身“推荐官”,向与会者推介当地教育特色亮点和发展方向,并就破解新时代基础教育难题、推动大湾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交流。
珠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习恩民在推介中介绍,对标珠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极点城市的定位,珠海结合市情,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质教育回应群众期待,赋能城市发展。
习恩民表示,下一步,珠海在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支撑能力,提高湾区居民在珠生活幸福感、满意度。同时深化珠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探索合作办学的新制度、新办法,打造姊妹学校升级版,条件成熟时合作共建学校。建设珠澳高校联盟,打造区域性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推进两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珠海产业发展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用好合作区重要平台,深化珠澳跨境产学研合作,积极对接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支持“澳门新街坊”建设子弟学校,支持合作区深度对接澳门教育体系,高标准发展基础教育,满足各类人员的就学需求。
《家教门风与人格养成——
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主题论坛
11月18日,第六届教博会《家教门风与人格养成——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主题论坛于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珠海厅举办,来自京珠两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家教门风、家校协同机制与核心素养及人格养成之间的关系与独特作用,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健全“校—家—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建言献策。
“家教门风”是“树人立人”的滋养源泉,是文化自信的情怀底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深刻意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珠海地处岭南广府文化的核心区,拥有丰富多彩的“家风”教育文化资源,珠海市教育局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与实践活动,在推动家风家教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方面取得卓越成效。
在圆桌会议环节,与会嘉宾们就“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的解决之道”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讨论。
珠海市九洲中学打造了“家校社共育好家风·教育同心圆”的品牌特色体系。该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顶层设计,为好家风“教育同心圆行动”赋能;二是抓住关键,培育优秀家庭教育团队;三是联合北师大专家、社会力量,创设平台,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四是正面引导,注重多元评价。
通过该体系,珠海市九洲中学家长对核心素养家庭教育观的理解不断深入,家庭教育责任意识逐步提高,家庭教育方式逐步优化,不断促成一个个“新时代”好家风好家庭出现。


在长期的观察与思考中发现,教育教学环境相同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差距之大的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差别。由此,学校家庭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探究与实践势必重要,从而形成督教督学、助教助学、优教优学的三步走战略。
《学会学习:青少年学习力
提升研究与实践》分论坛
该论坛以“学会学习”为主题,旨在探讨青少年学习力训练的研究发展与实践成果。在圆桌论坛环节,嘉宾分别自己各自的教育领域,结合实际,诠释了青少年学习力发展的重要内涵,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高效科学的学习力提升路径和方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其中,珠海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珠海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张六安就“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新特点,教师新作为”分享了教育观点。
现代中学生有“价值观日益多元”“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活跃,但专注力不够”“身体和心理问题增加”等特点。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鼓励他们回归纸质书籍和传统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要与时俱进、与生俱进,通过教学创新和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深度思考能力;把学生共同体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建设好班级学生共同体、兴趣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等;为学生提供一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特色学校建设》
专题研讨会
11月19日下午,珠海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珠海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郑军受邀在该专题研讨会上作《适性扬才,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珠海市第二中学科技创新教育实践》主题演讲。
在学校实践方面,郑军从稳步发展、凝练特色;创建团队、强化保障;开拓视野、提高素养;创设平台、兴趣育人;五育并举、课程育人等方面全方位介绍了珠海市第二中学近年来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实践探索。
在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和挖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老师是关键;创造条件,营造创新文化是开展创新人才教育的保证;协同文化课与校本创新课程的平衡发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根本动力;以课程方式落实科创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路径。
演讲现场,该校两位获国际金银奖的优秀学子秦翊涵和李贞成现场演示自己的发明创造作品。观众为他们的精彩演示表示称赞,同时也对该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与赞赏。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第三届优秀中小学校长讲坛
11月19日下午,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党委书记郭宏才受邀在该论坛上作《文化引领,课证融通,创新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珠澳合作模式》的主题分享。
郭宏才详细阐述了在珠海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珠海一职与澳门旅游学院经过14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完善并建立了厚植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符合湾区发展需要的“文化引领,珠澳协同,课证融通,质量护航”人才培养模式。两校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职教联盟和珠澳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近年来培养了近5000名跨境旅游专业人才,就业率高达98%以上。2021年,澳门特区政府官方网站对该成果予以报道介绍,将此案例推荐到教育部。2022年该成果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论坛上,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袁长林也受邀作《“和”而不同,“明”创未来——构建珠海市斗门第一中学卓越品质校园》主题演讲。
袁长林表示,“和”而不同 ,“明”创未来——这个“八字方针”是依据珠海教育学情,对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具体解读。立足珠海文化根脉和区域实践,如何根据教育发展形势,聚焦学校发展的短板和弱项,重构指向核心素养的珠海教学新样态?袁长林的讲座以斗门一中为例,着重谈了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卓越品质校园的关键因素。本次主题讲座立足四个层面:以“和生”为定位,激发师生的归属感;以“和立”为指引,保障制度规范;以“和度”为尺度,教学张弛有度;以“和创”为取向,追求卓越创新。
《幼儿社会情绪学习课程体系建构》
分论坛
该论坛聚焦幼儿心理健康,探讨如何在幼儿教育阶段,从家庭、幼儿园等多方入手,预防和解决幼儿社会情绪发展过程的问题,为幼儿的健康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珠海华发容闳幼儿园园长李毅、珠海市香洲区容闳山庄幼儿园园长刘亮亮、珠海华发容闳幼儿园副园长刘晓花围绕园本课程建设、幼儿社会情绪学习及儿童心理健康话题,向参会同行分享容闳AH-HA课程及幼儿社会情绪课程建构的经验。
在主题演讲中,李毅以《园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H-HA探索之旅》为主题,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容闳幼儿园AH-HA园本课程的建设历程、理论基础、文化背景、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给在座同行带来关于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启发和借鉴。
刘亮亮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分享了《“我很生气!”——如何通过显性情绪教学方案解决幼儿情绪问题》主题讲座,为大家解读了如何使用科学策略应对幼儿不同的情绪,如何用好的教育培养内心充盈、有幸福感、能够积极面对未来的孩子。
刘晓花将国内外前沿理论研究与循证实践紧密结合,以容闳幼儿园领衔的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立项课题《以循证实践为基础的幼儿社会情绪学习课程体系建构》为蓝本,向广大幼教同行分享了容闳幼儿园在幼儿社会情绪学习方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成果。
第六届教博会已圆满落幕,
珠海教育创新成果
依然熠熠生辉。
接下来,
珠海教育将继续运用好
优质教育创新成果,
推动珠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地”的
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