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了一半主角便暧昧地笑了,我的
乡音如呓语早已分不清平上去入
云飞离天空就再也找不到栖所
水无处可去只好痛击两岸,震得
地球在我怀中时睡时醒
归途比天涯还要渺不可及
梦曾多次在窗外偷窥,有些心事
不得不说,又不
宜说破
秋雨淅沥本就是缠绵的陷阱
(赏析)
洛夫诗作的“魔幻”意象在《石室之死亡》登上极致。此后就渐趋“平淡”,取材虽然很“人间”很“平民化”,但变化意象的功力,仍在不少诗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石室之死亡》之后,值得一提的是他对隐题诗、唐诗解构和长诗的开创。
虽然这些开创,创意的成色不足,但在新诗的领域,洛夫凭藉创作的“魔力”。仍开创了独特的风格。
例如隐题诗,其实就是传统的藏头格,明朝学者徐渭(字文长)游西湖,面对平湖秋月胜景,即席写下了七绝一首: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将“平湖秋月”放在句首成诗。
洛夫是在1990年代初著力于创作隐题诗,并结集出书。
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这首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滞雨》(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后两句。
《滞雨》是一首羁旅诗,也就是羁留在外面,无法回家,而滋生的怀乡情绪,可以说是一种乡愁。
在乡愁的大方向上,洛夫虽然隐了题,还是将诗意往这个方向带,这个从第二句“乡音如呓语早已分不清平上去入”就可感受到,乡音总是让人联想到“乡音无改鬓毛衰”,少小离家老大回,中间隔的就是长长的时间,时间一间,就形成了乡愁。
“归途比天涯还要渺不可及”,其实想来很悲伤,天涯象徵流浪,归途(回家)竟然比流浪还难,任何在海外的华人必然感同身受,特别是疫情期间。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