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未来势不可挡的大方向,也是困扰餐饮企业多年的难题。由于我国餐饮业极大的不均衡性,广大中小主体受到认知水平和资金条件等因素制约,数字化意愿和数字化能力往往较弱,甚至和大型餐饮企业之间产生了一种“数字鸿沟”,导致竞争优势进一步减弱。只有少数头部餐饮企业,能够进行数字化建设。
11月9日,在北京大董召开的,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北京昌平职业教育集团、大董集团、天财商龙联合发布的“中餐数字化人才培养”和“餐饮数字化人才平台”项目启动会,则为行业注入了新的希望。
“数字化”——中国餐饮企业的难题
数字经济是势不可挡的大方向,不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企业几乎等同于没有未来。那么,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餐饮企业的数字化又是什么?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凤凰网美食介绍,餐饮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指将数字技术应用到餐饮生产、采购、运营、营销、交易、管理等各流程和环节,以数据要素化为主要驱动力量,以效率和质量提升为目标。
目前,餐饮数字化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渠道数字化、流程数字化、决策数字化。
渠道数字化一般指线上化,主要介入营销、消费环节。即商户和消费者原来在线下渠道进行的采购、销售、营销等活动转为线上渠道进行。消费者可以在线预订外卖、线上预约排队、在线点单、在线评价等,商户也可以在线上采购食材、线上营销获客、在线售后等。渠道数字化体现出一种延展性,即通过扩展商户服务的地理区域与用户数量,延展商户的“经营可能性边界”,并通过“更多客户——更多数据资源——更强服务能力——更多客户”的链路实现数字化规模效应。
流程数字化一般理解为自动化,主要介入生产环节。其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和智能设施,将人工控制的经营管理活动,尤其是固定化和重复性的环节转化为按预定程序运行的过程,并为数字化的餐厅管理者、服务人员、顾客等输出可视化的结果。其中包括了面向餐饮商户的收银点单、叫号、送餐服务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人事及财务管理系统以及线上营销系统。在这一环节中,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通过参与生产经营过程,拓展了商户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决策数字化则是餐饮业数字化的进一步加深,可以理解为智能化,是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介入了经营决策环节,能辅助甚至代替经营者进行实际决策。其应用场景包括经营指标数据化之后反馈给决策者,帮助其实现精准选品、定价、选址;更进一步还可以进行消费区间分析、消费群体分析、就餐类型分析,让企业了解消费者多维度特征,针对性地进行营销、维护动作,实施菜品结构分析以提升菜品搭配合理性,提高销量和利润,进行员工业绩统计以完善人事管理等。
数字经济和服务经济的融合发展,无疑有助于利用技术创新克服服务业低效率、高成本、标准化难等短板。
江瀚向凤凰网美食介绍道,餐饮数字化的意义是推动了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加入餐饮生产、消费等各环节,带动餐饮行业生产力、生产工具和生产空间的转变。又通过数字技术带动餐饮行业边际效率改善、服务体验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然而,作为餐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我国餐饮业的数字化转型却并不顺利。
中国著名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凤凰网美食,我国的餐饮行业存在产业结构分散、人才数量少、认知能力不足、商户竞争力弱、经营绩效差等现象。其中有大量中小主体,还呈现出传统服务业的典型特征,即采用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这些都导致了整个数字化的进程较慢。
2022年美团研究院发布的《中小餐饮商户数字化转型问题研究》也验证了这一说法。报告显示,国内餐饮行业中,广大中小主体受到认知水平和资金条件等因素制约,数字化意愿和数字化能力往往较弱,缓滞了数字技术的扩散,甚至和大型餐饮企业之间产生了一种“数字鸿沟”,导致竞争优势进一步减弱。
以上这些,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江瀚向凤凰网美食介绍,目前国内餐饮业数字化转型难、转型慢的原因包括了:“餐饮业的数字化程度较低,数字化人才缺乏;餐饮业的数字化投入不足,导致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餐饮业的数据治理能力较弱,还存在数据安全等问题;餐饮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不够丰富,限制了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和广”这几点。
难怪就连大董集团董事长董振祥也感慨道,“餐饮业正处于一个迫切需要变革的时代。过去的吃苦耐劳、勤劳致富,已经不能胜任当下行业的变革。有一句笑话:没有算法的经营都是盲流。”
“中餐数字化人才培养”与“餐饮数字化人才平台”正式发布
中国餐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大企业与大平台的带动效应,依托数据、技术和规模优势,借助平台在打通供需环节、降低学习成本、产生示范效应、提供普惠产品等方面的作用,其可以成为广大中小商户克服“冷启动”困难,实现循序渐进式转型的可选道路。
11月9日,在北京大董召开的,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北京昌平职业教育集团、大董集团、天财商龙联合发布的“中餐数字化人才培养”和“餐饮数字化人才平台”项目启动会,就为行业注入了这样一份希望。
据了解,“中餐数字化人才培养”和“餐饮数字化人才平台”项目,致力于推动中餐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同时培养出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普及数字化餐饮,推广中餐数字化经营的储备力量。其不仅结合了大董集团30年的成功餐饮经营及数字化升级的成功实践,更有天财商龙为行业赋能25年的餐饮数字化专业知识体系和昌平职业学校教育集团产教融合的能力。
本次项目将建设输出餐饮企业各岗位的数字化能力模型及标准、知识体系及应用规范、培训体系及认证体系。针对不同业态、不同规模、不同岗位的社会人才,中职、高职的学生,还将进行分层、分级、分岗的培训及认证规范设计,并在协会的带领下规范执行。
在此基础上,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搭建餐饮数字人才平台,让数字化应用真正业务的发展,让科学服务于实践、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
在项目启动会上,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发表致辞,他表示:“数字化转型是餐饮行业的必然趋势,也是中餐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相信在各位行业专家的支持下,项目定会取得成功,为中餐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注入新的动力,引领餐饮业迈向新的未来!”
大董集团董事长董振祥先生在启动会上表示:“大董集团愿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自身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分享给全行业。我们相信,未来餐饮从业者通过软件系统的学习,能够最快地进行运营决策。我们也通过这次项目的推广,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推动中餐行业的数字化进程,让数字化成为我们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教育集团理事长段福生在会上表示:“非常荣幸能够与各位共同推动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我们相信通过这个项目定能够打通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产教体系,实现餐饮数字化人才平台的搭建”。
随后,天财商龙CEO孙洪霞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本次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并介绍道:“昌平职业教育集团、大董和天财商龙强强联合,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学院的健康发展,让数字化促进中餐行业发展。”
大董集团美食高研院执行院长单蕊则带来了“大董星级店长”的课程发布,将大董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行业,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餐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数字餐饮艺术系主任段志禹对餐饮数字化产教融合学院的建设规划向在场来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们旨在打造一个集餐饮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经营理念普及、数字化能力认证等多元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平台为餐饮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支持,帮助餐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会议的最后,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世餐联企业家协会主席、大董集团董事长董振祥,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教育集团理事长段福生,天财商龙董事长丁晖共同为“中餐数字化人才培养”与“餐饮数字化人才平台”项目揭牌,随后相关人员进行了协议签署。
据悉,未来各方将共同投入精力和资源,全力以赴推动项目的实施。
江瀚对凤凰网美食表示,餐饮业是稳增长、促消费、扩就业、惠民生的重要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发挥其在增加税收和繁荣市场方面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