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酒业波澜不惊,精酿啤酒野蛮生长!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1-02 07:01:48     29

记忆里,父辈们下班以后,就爱和同事朋友聚在一起喝啤酒侃大山。

如今,年轻人也爱上啤酒社交只不过喝的是精酿啤酒。青年人就着精酿啤酒交流着易碎的理想,工作和生活的见闻,或者单纯表达一些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见解。

来自郑州的小王就是一位精致90后,据他讲:“白天可以咖啡、奶茶换着花样喝,但是晚上最适合和亲朋好友来一场微醺,聚在一起喝精酿啤酒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食品招商网也发现,自从餐饮业复苏以来,一夜之间就冒出来多精酿酒馆。喝精酿也不再是小众的、神秘的体验,可能楼下社区就有一家喝精酿的店铺,夜市里的烧烤店也会在“大绿棒子”啤酒外,提供更多精酿啤酒选择。

精酿啤酒,有多火?

01



酒业整体波澜不惊,

精酿啤酒野蛮生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啤酒产量自2013达到顶峰以来,增长率长期维持在负数20203411万吨,同比下降7.04%同时,白酒业、葡萄酒业也是在部分关键指标上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精酿啤酒却“风景这边独好”!工商统计数据显示,2013-2020年,精酿啤酒实现了36%的复合年均增长。国内精酿啤酒相关企业,2019年新增了1073家,2020年新增了1122家,2021年新增了近1338家。中金公司预计,2025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达到1342亿元,占整体啤酒市场规模的17.2%。

食品招商网不完全统计,其中既有白熊督威三宝乐、芙力等进口品牌角逐市场;也有Taste Room、轩博啤酒、新零啤酒、WiMo葡刻、太空精酿、猫员外、怂人胆、走岂清酿、AB艺术精酿、泰山原浆啤酒等新潮精酿啤酒品牌崛起;有着百威、嘉士伯、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啤酒等行业大佬实力推新;还有着海底捞、蜜雪冰城、元气森林、星巴克、天地壹号、盒马、美团等品牌跨界入局;但更多的是大街小巷树立着的数不胜数的小酒馆、打酒站、啤酒屋。

这种热闹,更具象的表现是啤酒节。

20235月份,首钢园举办北京精酿啤酒节3天,20000人,啤酒销售总量超过25000升,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自此,全国每个月都能举办23场精酿啤酒节,每次会吸引几十个国内品牌参加。

02


入局者如此之众,

市场为何偏爱精酿赛道?

在酒业整体下滑的当下,精酿啤酒为何增速如此之快?食品招商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市场前景广

精酿啤酒入局者看好的一大原因是其增长空间极大。

精酿啤酒泛指用料更好、发酵时间更长,追求更好、更丰富的啤酒口味。注重每一步的细节和品质控制,也追求创新和多样性。不过,与其说精酿啤酒是一个准确定义,不如说是一个文化概念。“精酿啤酒”意味着讲求态度、多元化、独立和有趣,是一个工业啤酒之外,更为丰富多彩和充满个性的啤酒天地。

别的酒还在花式争夺年轻人,精酿啤酒出生就在罗马!和年轻人亲密无间的关系让精酿啤酒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同时,美国酿啤酒占啤酒份额的40%,而中国精酿啤酒占啤酒份额才1%,未来3到5年精酿有着巨大的市场红利

2、高毛利,低门槛

精酿啤酒入局者看好的另一个原因是其高毛利、低门槛。

据精酿从业者表示,产品单价远远高于工业啤酒,一瓶普通500毫升的精酿售价一般在15元-25左右,实际原料成本仅有2-3元。且运营成本小,生产精酿啤酒最大的投入其实是设备和原材料,有些品牌会投入大量精力、资金自己做配方研发、用比较好的酒花和酵母等原料,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品牌,没有自己的配方设计能力也不具备生产能力,直接采用代工模式。

因此,自酿精酿啤酒产品毛利率可达到70%-80%甚至更高,外购酒精酿馆的毛利率也可维持在50%-60%。

3、行业标准和定义尚未明确,吸引很多人浑水摸鱼

2019年,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工坊啤酒及其生产规范》团体标准,使用工坊啤酒这一中性名词,巧妙回避了精酿啤酒的各种理念冲突,对生产规模、风味等关键因素没有做出数字化的定义。

因此市场很难对精酿啤酒统一认定,目前业内对只要按照非工业啤酒生产,原料中没有淀粉、大米等,无添加物、风味独特的,都可以称为精酿啤酒。比如:在一个四线城市,10块钱1斤的啤酒也叫精酿鲜啤,而在一线城市的酒吧里200块钱1杯的进口啤酒也叫精酿啤酒。

精酿啤酒缺乏标准野蛮生长,自然催生行业快速发展。众多中小酒企快速入局精酿赛道,实质是希望借助精酿啤酒概念,赚取较高利润。

03

赛道拥挤,腰部品牌如何出圈?

事实上,精酿的市场规模增速远远比不上入局企业的增速。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1年,我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从3.6亿升增长到了10亿升,而对应的精酿企业数量则从293家飞涨到了5000多家。

当一个小众行业几年间新增了大量玩家,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一场内卷。在这场精酿“混战”中,老牌精酿厂牌作为这个行业的先行者早已混出名堂,头部新潮品牌也早已形成自身品牌影响力,大厂占据着渠道、资金和品牌优势,三者都相对从容;刚加入的小品牌和尾部品牌,要么模仿别人,要么通过价格优势占领市场;而更多的腰部品牌,则在为“破圈”找新增量焦虑。

腰部品牌早几年入局,经历了一段“自然、有序”的发展历程,普遍拥有固定的粉丝群体。但面对越发激烈的竞争,他们也有着越来越重的危机感。对此,食品招商网给出三个破圈方向!

产品:精酿啤酒在酿造过程中往往使用更多麦芽和啤酒花,因此口味浓郁且苦涩。但问题是,中国消费者对苦味接受度较低,这不利于消费群体的扩大。因此,食品招商网建议:从更为大众化的口味切入,并通过产品创新扩大受众群体。

渠道:对于产量低、品牌力弱的小酒厂来说,进入传统餐饮的渠道的壁垒较高。但是扩宽渠道又十分有必要,因此,食品招商网建议:从消费场景切入寻找创新渠道,并积极展开传统渠道合作。

推广:要想真正实现品类破圈,得依靠强劲的经济实力。但对于的腰部品牌来说,能用在品牌推广上的资金本就有限。因此,食品招商网建议:从年轻化方式入手,寻找新型沟通方式,激发社交裂变。

其实破圈密码有很多,但这也意味着如今的精酿市场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问题。精酿行业尚在发展阶段,有问题不可怕,但是发展窗口期转瞬即逝,如果没有实力、战略眼光、商业格局以及一定的运气加持,还是很难熬过这段上升期,不能享受到最后的市场红利。

大浪淘沙过后,存活下来的精酿啤酒必能带领赛道更上一层楼,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