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白酒行业之怪现状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1-06 11:54:52     63

纵观华夏数千年文明史,酒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多个领域,酒文化已成为一种新的载体、新的形势得以延续。

亲朋相聚,重要时刻,一杯白酒,方能代替此刻的心情。在传统酿酒师傅的精湛手艺下,甘泉与优质原材料的充分结合,酿出了一坛坛优质白酒,让人们能够放心享用。

然而,曾几何时,一些不良商家的出现,打破了白酒行业的稳定,使得白酒市场乱象横生。在利益的趋势下,一些不良酒商在白酒市场上,可谓是煞费苦心,黑心商家们有的利用销售渠道打通市场,以层层加码的方式一波又一波地“割韭菜”;有的利用低劣的酒精勾兑白酒,整出29.9一瓶还包邮的“坤沙酒”闹剧……

这些行为看似“钱途无量”,实则“背道而驰”;不仅坑了消费者,更是害了自己。


1、定价无逻辑
当前,白酒市场标价参差不齐,定价没有依据。有的标价奇高,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在百元左右的酒水,加上“精美”包装,就敢把价格抬到千元以上;有的标价极低:某些商超标注“五年坤沙酒”售价29.9元/瓶,竟也有不少人购买!试想三斤高粱两斤小麦共五斤粮食才能出一斤坤沙酒,仅仅是粮食成本就要20多元,还要加上各种人工、包装、渠道等成本,怎么可能这个价格能买到坤沙酒?

诸如此类定价畸形的酱香酒还有很多,也造成了大量的噱头酒、廉价酒充斥着白酒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通过县乡级市场和审核不严的网络平台进行销售。而且商家一看到市场有点起色,就迫不及待地涨价,怕错过了割韭菜的机会。

更有甚者,销售渠道还没建立起来,就想着涨价、割韭菜。实质上,酒的价格不只取决于酒本身,更重要的是消费者认可,不是想当然主观上觉得酒值多少钱就卖多少钱。
2、傍茅无下限

说起白酒,大家都会提起茅台。不论是“12987”工艺、7.5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还是小红樱子糯高梁,都能让人娓娓道来。这就给了酒商各种打擦边球,无下限的去模仿、碰瓷。

季克良,茅台集团原董事长,为酒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全国酒业都享有盛誉,被尊称为“季老”,然后市场上就出现了“季老芧台酒”和“ 季老飞天芧台酒”,猛一看还真以为这是季老父子调的酒,其实此“芧”非彼“茅”。

茅台酒由成义烧坊、荣和烧坊、恒兴烧坊合并而成,其相应的品牌王茅、华茅、赖茅现在也都归茅台集团所有。然而,打着某某烧坊或王姓、华姓、赖姓后人旗号的酱香酒近年来次第登场,有的直接使用他们先辈的名字做品牌;有的是在企业名称上做文章,总之是变着法地打茅台酒的擦边球。


3、陈酿无定义
白酒最早是没有“年份酒”这一说法的,年份酒主要见于葡萄酒、洋酒等国外酒类。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上出现了一款“十年陈酿”产品,虽然当时并未在市场上掀起多大波澜,但却让“年份酒”这一名称首次进入国人视线。后来,随着国内的一些酒商开始借鉴和效仿,“年份酒”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移植到白酒上,逐渐被更多白酒厂商以及消费者接纳。

近年来,“年份酒”一直都是白酒行业热议的话题。“酒是陈的香”逐渐发展为中国白酒行业供给端及需求端的共识。“老酒最好,年份酒最好喝”的理念也因此深入人心。属于年份酒的时代,正式到来了。

于是,一些企业试图通过标注“年份”来提高产品议价能力,但往往是偷换概念、以次充好。很多不良酒企用几年的基酒勾调些许老酒就敢标上20年、30年,并号称“年份酒”,以此提高产品价格,扩大销量,获取高额利润;而实实在在按酒龄生产年份酒的企业反而遭受质疑。白酒市场上,年份酒存在夸大年份、模糊标注、标准混杂等问题比比皆是。

总之,当前白酒市场的一切乱象,根源在于行业舆论的错误引导,在于资本刻意制造的各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谎言!

如今,中颂福酒创始人李实从自身创业经历出发,历尽沧桑的他痛感当前定价畸形的白酒市场,也深刻体会到普通人生活的不易;于是,发善心正念要用一款货真价实、好喝不贵的口粮酒,进入千家万户。

中颂福酒,真正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祉,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颂福酒,人民福酒,为人民“福”务!
观其色:微黄透亮、纯净清亮;
闻其香:酱香浓郁、酒香细腻;
尝其味:醇和绵甜、满口生津;
定其格:空杯留香、回味悠长。

过年买箱中颂福,
送礼自饮两相宜。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