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新就业形态对传统行业的改变——以餐饮业为例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0-13 01:01:52     38

     餐饮业的市场规模在多年前就已达到了万亿量级,虽然在19年底受到疫情影响,餐饮行业遭受了打击,但是餐饮业并不会就此没落,反而大浪淘沙,留下的将会有着更繁荣的未来。2021年起至今,新餐饮的概念在餐饮业也流传许久,我们可以看到,如今多数餐饮品牌们的商业模式早已脱胎换骨,不过餐饮业的用工模式依旧极为传统

餐饮业普遍存在用工难的特点:
1、用工呈现结构性缺口
大中城市一线服务人员和厨师短缺,结构性“招工难”问题延续。若大众餐饮消费持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估计未来中国餐饮业用工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2、人员流动率
餐饮从业者的流动率高,流动性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中国餐饮行业操作容易,入行门槛低,收入较为稳定,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餐饮行业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较差
3、餐饮业人员招聘途径单一
餐饮从业人员找工作,主要有朋友介绍、门口广告以及网络招聘三种方式,其占比分别为50%、30%和20%。相较于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招聘来说,餐饮业员工的招聘过度依赖朋友介绍,途径较为单一
4、教育与培训缺乏
餐饮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严重不足。全国有超过2000家院校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读学生超过120万人。然而,只有100来家院校招收餐饮专业学生,估计在读学生不超过1万人。这些对餐饮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5、地区间用工规模差距继续扩大
地区餐饮行业的用工数量,与该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餐饮企业的数量成正比。因此,中国餐饮业的地区用工情况可以概括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虽然2015年中国餐饮行业总体发展呈现的特点是定位大众化、年轻化、服务特色化。但是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从业人员的数量多,缺口大,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数量相较少,用工紧缺程度也不及发达的南部和东部。
6、用工方式与劳动关系正规化
劳动关系规范化程度将有所提高,劳动者的话语权逐步増强行业整体工资水平仍会保持増长,増长主要体现在固定工资部分,奖金与上年持平或小幅长的可能性较大,一线服务人员和厨师是增资的重点人群,企业人工成本占比将有所提高。

     因为餐饮业用工问题比较突出,故此也是许多企业在寻求降本增效时第一个瞄准的方向。而采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是一种能满足大多数餐饮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

灵活用工为餐饮行业解决困境:

  • 01

    有效解决餐饮行业人力短缺问题

    灵活用工模式的引入,有助于餐饮企业反思现有的用工结构,优化用工成本支出,使餐饮企业的运营管理更加灵活。

  • 02
    有效解决餐饮行业淡旺季需求差异
    灵活用工更能从源头上缓解餐饮业存在的,人力资源需求淡旺季差异的难题。餐饮业就可以在旺季的时候,补充人员,淡季的时候,选择少招和不招。这样有效避免人工浪费,也能降低运营成本。
  • 03
    降低人力成本
    相对于传统全职用工模式,灵活用工这种用工模式,等于对服务行业供需两端的关系进行了重构,就是能使供求关系双方更平衡,彼此都能减少风险,增加收益。
  • 04
    适应餐饮行业求职者观念的转变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求职人员的观念,对于灵活就业的接受度逐年走高,特别是年轻群体,他们的就业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相对于传统的就业模式,他们更向往自由,也希望自己的求职规划是有更多选择和机会的,在这种趋势之下,灵活就业成了他们较为青睐的一种就业形式。因为企业需要:解决员工的薪酬问题,是企业长远发展应该考量的问题。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