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喝红酒一定要懂得品红酒,要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它的味道,今天,就给大家讲几点有关葡萄酒的影响因素。影响葡萄酒风味的3大因素,众所周知,干型葡萄酒和甜型葡萄酒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不管是在质感还是风味上也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当我们将这些酒用来烹饪美食时,随着酒精和水分的蒸发,葡萄酒的风味也逐渐浸渍到菜肴中,为菜肴提色提香的同时,也为菜肴带来别样风味。所以,懂得葡萄酒中的风味是如何影响美食的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那么,葡萄酒中的这些风味从何而来呢
1、风土 “风土”即影响葡萄生长过程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土壤、气候和地形等等,还涉及到葡萄园管理等方面。某些产区的葡萄酒会带有特别的风味,这就与其风土相关,比如勃艮第葡萄酒通常就会带有明显的矿物味,而这矿物味就是风土影响的结果。另外,在不同产区或不同葡萄园,其葡萄酒所含的矿物味也会有所不同。
2、葡萄品种 与风土影响葡萄酒风味的方式不同,葡萄品种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影响巨大。不同葡萄品种有着不同的风味,而且其在发酵时就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3、酿酒工艺 酿酒工艺也会影响葡萄酒的风味。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酿酒师起到了决定作用,比如选择何种酵母来发酵,或者选择哪种乳酸菌来进行二次发酵等等。酿酒师们还能发酵过程中浸皮的时间来控制葡萄酒的风味,浸皮时间越长,其葡萄酒的风味也更为浓郁,酒的颜色也越深。另外,酿酒师也能控制葡萄酒剩余糖分量以及是否让葡萄酒在橡木桶中陈年等等。以上这些便是影响葡萄酒风味的因素了。以后别人再问你的时候,你就能答出来了。
4、在细分影响葡萄酒口感的其他因素
著名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首先对葡萄酒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第一次分离出了酵母菌,揭示了酒精发酵的实质,并且发明了巴氏杀菌法。随后,很多科学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逐渐形成了专门研究葡萄酒的科学,即葡萄酒学。
随着科学技术和葡萄酒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葡萄酒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地深入。例如,人们确定的葡萄酒的成分已经由1950年的50多种增加到1986年的600种(Baumes 1986),目前,在葡萄酒中已鉴定出1000多种物质,其中有350多种已被定量鉴定(Navarre 1998)。但人们对葡萄酒的某些物质,特别是芳香性物质的了解还很少。虽然我们现有的知识还远未揭开葡萄酒的秘密,但我们已经知道了葡萄酒的主要成分。
水:水是葡萄酒的主要成份,约占70-90%。但葡萄酒中的水,是葡萄植株的根系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因此,是生物学纯水。它也是葡萄酒中其它物质的载体,正是这些物质,才使每一种葡萄酒具有其个性和风格。
酒精:即乙醇,它是酵母菌利用葡萄浆果中的糖进行发酵的主要产物。葡萄酒中酒精的含量通常为7-16%(V/V),但一些自然甜型葡萄酒和加强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可达到23%(V/V)。酒精是葡萄酒香气和风味物质的支撑物,它也使葡萄酒具有醇厚和结构感。
糖和甘油:葡萄酒中的糖通常是浆果中未经发酵的部分。干型葡萄酒的含糖量低于 4g/L,而甜型葡萄酒中的含糖量可达到80g/L或更高。甘油是酒精发酵的主要副产物,其含量通常为5-12g/L。糖和甘油都可使葡萄酒具圆润和肥硕感。
酸:葡萄酒中的酸主要有两大类:
葡萄浆果本身的酸:酒石酸、苹果酸和微量柠檬酸;
发酵产生的酸:乳酸、琥珀酸和醋酸等。
葡萄酒含酸量过低,则口味平淡,贮藏性差;相反,含量过高,则酒体粗糙、瘦弱。因此,葡萄酒中酸的成份和含量可影响葡萄酒的协调感和贮藏性。
丹宁和色素:在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由于对果梗、果皮和种子的浸渍作用,使存在于其中的丹宁和色素溶解在葡萄酒中,其含量通常为1-5g/L。丹宁可影响葡萄酒的结构感和成熟特性;而色素则主要影响葡萄酒的颜色。
其它物质:在葡萄酒中,还含有很多其它的物质,如酯类、高级酯、脂肪酸、芳香物质、多种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微量的二氧化碳、三氧化硫以及多种维生素(VB1、VB2、VB6、VB12、Vc、Vh、Vp等)和各种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