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为什么你喝的白酒会上头?看完你就知道!

作者:本站编辑      2022-12-29 10:13:15     57

百年大福   匠心传承

请您关注我

经常接触白酒的朋友不难发现,有的白酒喝了很容易引起头痛,非常难受,严重的甚至第二天都不能好转;有的白酒则不会,喝完不仅不难受不上头,还有舒适的微醺感,一觉醒来便“满血复活”!那么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白酒喝后上头、口干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由酒精中的醛类、甲醇、杂醇油等物质及酸酯比例不协调等因素引起的,例如杂醇油进入人体后分解很慢,所以杂醇油含量多的时候,人喝酒易上头,国外称杂醇油为恶醉之本,一般来说“好酒不上头”,上头的不是好酒。

想健康,就喝纯粮白酒纯粮白酒营养分析纯粮白酒不同于黄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极少量的钠、铜、锌,几乎不含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所含有的仅是水和乙醇(酒精)。传统认为白酒有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使人轻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饮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


我们喝的酒到底是什么?

白酒定义:白酒属于蒸馏酒,是利用酿酒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将原料转化为酒精和发酵风味物质,再经过蒸馏、陈酿、勾调而成。

一、采用固态发酵纯粮食白酒,由于它不勾兑人工酒精,不添加任何的添加剂,酒中不含乙醛和杂醇油,喝后不上头;勾兑酒由基酒和酒精勾兑后蒸馏而成,饮后酒气大,容易上头;

二、有些廉价的白酒,为控制生产成本,采用较差的原材料,致使杂醇油较高,酒香不够时,采用品质较差的食用酒精兑上食用香精,导致做出来的白酒,很容易上头;

三、正规酒厂,严格把控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酒中有毒物质很少,对身体影响小,而小作坊酿制的白酒因为发酵条件差,酿制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导致酒中有害物质较多,喝了之后会出现头痛的情况。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白酒=水+酒精(乙醇)+发酵风味物质。一瓶白酒的成分很复杂,虽然(水+酒精)占了98%,但是剩下的2%却是形成白酒香型和风格的主要成分,由于分量少,只占2%,所以又叫“微量成分”,目前已经分析出来的常见微量成分有200种之多。由此可见,我们在喝白酒的时候,并不是在喝单纯的乙醇水溶液,而是在喝含有200多种微量成分的乙醇水溶液。


粮食酒和酒精酒的差异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粮食酒是好酒,酒精酒是差酒。这里所认为的“粮食酒”,一般指的是以粮食谷物为原料,采用传统固态发酵法酿造的白酒。“酒精酒”一般指的是:以(不知道是啥的)原料,用(反正不是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酒。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我们在说酒精酒的时候,其实说的是“食用酒精”。食用酒精用的也是糖质或者淀粉质原料,和酵母菌在发酵罐里发酵之后,经过过滤、精馏得到的,不含对人体有毒的苯类和甲醇。由此可见,食用酒精是用液态法酿造的,原料也有很多种,比如玉米、木薯、甘蔗等,都是可以入口吃的,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所谓“上头”,就是喝后或者在醉酒的时候感到头晕、头痛。好白酒的标准一是口感好,醇厚,二是“不上头”,因此让人头晕头痛的白酒属于比较差的。
传统工艺中所有的香型成分都需要经过杂的酿造、蒸馏、陈化、合调而形成,但传统工艺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原料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杂醇类物质逐渐通过杂的陈化过程消除。倘若不能消除,就会在最后成品中体现出苦、辣、酸等杂味,并且使饮用者事后头晕、头痛。
白酒“上头”的原因一小部分是消费者“天生酒量小”——即白酒本身的乙醇在体内扩散和代谢过程中,一部分进入脑部,产生头晕的感觉。主要因素分别是杂醇油上头、醛类物质上头、酸酯平衡失调、卫生指标超标。


任何东西都有好坏等级之分,酒也不例外

我们都听过“看花摘酒,分级存储”的说法,传统白酒在蒸馏时就已经分出了三六九等,更何况后续的贮存时间长短不同,自然等级和质量也不同。酒精酒也一样,也会根据原料、纯度、口感来区分好坏,一般分为特级、优级、一级、二级等。好的酒精酒比一般的原酒还贵。

喝酒“上头”,一般指的是喝完酒之后头晕、头疼、面红耳赤、心跳加快。导致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

1、酒精本身

这里说到的酒精,就是各种酒里面的主要成分—乙醇。

饮酒后,10%的乙醇不发生任何变化,直接经过呼吸道、尿液、汗液排出体外。其余90%则要经过肝脏代谢,代谢过程是: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而人体代谢乙醇的能力,主要由两种酶决定: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

有没有这两种酶是由基因决定的,酶的活性如何,和身体状态也有关系。如果乙醇脱氢酶的活性低,那么喝酒就容易头晕头疼;如果乙醛脱氢酶活性低,那么喝酒就容易脸红。

如果你代谢酒精的能力比较低,代谢慢,那么乙醇随着血液循环,就会影响到大脑、心脏等器官。同时代谢过程耗氧量比较大,水分损失也大,所以会引起头晕、口渴,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

所以说,如果你发现自己酒量不行,那么不要着急,慢慢喝,控制饮酒的量和饮酒速度,小酌怡情是没问题的。

2、杂醇油

之前我们说到,酒里面含有非常多的微量成分,杂醇油就是其中之一。

杂醇油属于醇类,分子量比乙醇大(即碳链中碳原子数大于2),更高级,所以又叫“高级醇”,它可以赋予白酒特殊的香味,而且可以衬托酯香,让香气更加完美。但它并不是很受欢迎,一旦多了就会有苦涩杂味,而且容易引起上头。加之它从酒精中析出时呈现油状,所以最终得到了“杂醇油”的称号。

如果选择优质的基酒和调味酒,而且过滤环节做得好的话,杂醇油就会少很多,喝起来就不容易上头,但是这样做成本也会相应升高。

3、醛类

白酒中大约有12种醛类,它们具有比较强的刺激性和辣感,赋予酒体刺激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酒劲大”。它们对白酒香气的平衡和协调作用强、影响大,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乙醛和乙缩醛占总醛的98%以上。

游离的乙醛被吸收后,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心脏和大脑,而且由于比较辣,还会刺激黏膜。所以饮用醛类含量高的酒,会导致口干舌燥,头疼、喉咙和胃不舒服。

但是,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游离状态的醛类会逐渐被取代,生成乙缩醛,辣味和刺激感都会降低,对人体的影响也变小。所以,储存时间长的酒口感更加绵柔,饮用感更舒适。当然成本也更高。

4、酸酯比例

酸酯比例不协调,容易造成饮用后不舒适。有机酸的存在,有利于乙醇在人体内进一步酯化。酯类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以镇静止痛,从而减轻头痛感。

除此之外,外加的香料,比如D-型乳酸乙酯就会上头,而L-型乳酸乙酯则不上头;还有酒精和水的缔合程度也会影响到酒的饮用感。而且,如果你饮酒当天生病了,或者吃了一些药物,甚至心情不好,都有可能导致不舒适的反应。

说到这里,你也许也看出来了,乙醇本身没有差别,人体对乙醇的代谢是由基因决定的,因人而异,有的人是海量,喝二斤也没问题,有的人量浅,一杯就晕了。有差别的是微量成分的含量、搭配、平衡。

好酒,一定是筛选了优质的基酒和调味酒,经过缜密的勾调配比,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出来的。好酒的酒体协调,在你的酒量之内,不会出现头疼、辣口、口干、宿醉的现象。


纯粮白酒鉴别方法


方法一:真正的传统粮食酿造酒香而不呛,微苦而不涩。粮香、酒香、糟香明显、与酒精勾兑的酒有明显的区别。纯粮酿造的白酒闻起来香气清纯而饱满,酒精勾兑的白酒闻起来则是很冲鼻子。纯粮酒口感柔和,饮后不口干、不呛嗓、不上头、不难受。

方法二:取一滴白酒放在手心里,然后合掌使两手心接触用力摩擦几下,如酒生热后发出的气味清香,且留存时间比较长;酒精勾兑的白酒则相反,不仅闻起来冲鼻子,气味很古怪,而且留存时间很短,很快就没有味道了。(酒精酒会加香料添加剂)

方法三:(最有效、最准确的鉴别方法)用氢氧化钠,也就是大家平常说的烧碱。把要检测的白酒以50:1烧碱的比例放入放入试管中,也可以用我们平常家中的可以加热的杯子,然后放入热水沸腾几分钟就行了。如果是粮食酿造的白酒,试管内的白酒会变成黄色。如果颜色很淡那就是纯粮酒不纯,含有酒精勾兑成分。不变色为纯酒精勾兑酒,因为劣质的白酒是酒精加香料甜味剂勾兑的,遇到烧碱不会起化学反应。酒精勾兑的酒因为酒精的问题喝下刺喉、反胃、烧心、烈、口干、口渴、上头,而纯粮酒入口香而不呛,微苦而不涩,不呛嗓,喝后不口干、不上头、不难受,醉酒之后苏醒较快,对人体刺激性小。

为避免喝酒上头这种情况,除了不喝劣质酒外,注意一些科学、健康、合理的饮酒方式,也是可以避免喝酒上头的情况发生。

虽然,我们不能仅以“喝了会上头”来断言一个酒的好坏,但如何排除个人的因素,在自己正常状态下喝了也上头,那么这酒可能并不算好。

点击上方二维码,了解更多酱酒详情。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