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Have To Drink 非要喝的话
初入酒场磕磕碰碰,我陪你一起喝
本篇你可能学到的东西有:
call
“A+B” 鸡尾酒公式
「乌龙奶茶,多糖、少冰,加珍珠和烧仙草。」不知道你有没有在路边那些连锁奶茶档口,像这样点过饮品?撕开鸡尾酒那些「矫情」的名字,其实点酒跟在奶茶档点珍珠奶茶一样简单。
这些酒(还被配上了性格)你都能认得出来吗?©
柯林斯、玛丽、贝利尼、哈维?俄罗斯、古巴、新加坡、法国?这是考完历史考地理的节奏吗? 对很多初混酒场的人来说,服务生俯身那声温柔的「需要点些什么」更像监考老师催交卷子。
一边发出「唔~~」的声音填补静寂一边拼命目光狂扫搜索感觉对的名字。「我就要这个吧。」学校教的,瞎蒙也得选一个。
鸡尾酒变化无穷,更换任意一种材料就会有一款新的酒出现。仅国际调酒师协会( , IBA)的官方鸡尾酒就有70款以上,在这基础上大小餐厅酒吧为吸引顾客又有自己的特色酒尾酒,几千款只是个保守估计。酒单上俏皮诡秘的酒名,看着字面意思都懂,但没试过的话就是想象不出什么样子什么味道。
白俄罗斯和黑俄罗斯 ©
大学时自己只喜欢在宿舍纯喝烈酒,对鸡尾酒毫无兴趣。记得第一次和心仪的女生(现在已经是女室友)去小资咖啡馆晚餐,为了耍帅,扫了眼酒单就故作老司机状,点了杯「白俄罗斯」(White )。最牛的是饭后我又来了一杯「黑俄罗斯」(Black ),以为「黑俄罗斯」是截然不同的酒。现在想想,店里的人应该觉得我是单纯讨厌里面的奶油吧……(白俄罗斯只是比黑俄罗斯多了奶油)。而这只是无数酒场新手会遇到的灾难现场之一。
一个没看过《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的大男生以为「大都会」()是杯气势磅礴的酒可以展示自己的刚阳气息,端上来后才发现手都不知道该放在那里端杯子好。
在庆祝 50 岁生日的聚会上, 和其他几位手里拿的就是 鸡尾酒 © HBO
还有更经典的,一些根本不能喝酒的朋友,经常以为「长岛冰茶」(Long Iced Tea) 有个「茶」字就会跟杂果宾治酒精含量差不多,两口下去才顿悟杨千嬅唱的「换我半晚安睡」点解——长岛冰茶含五种基酒日本鸡尾酒酒品牌,酒精度高达22%,比一般调酒都高,顺带一提,里面并没有茶喔,只是味道像而已。
救场利器
现在就用本文的主角、酒吧里的珍珠奶茶, (高球)来解救你的尴尬吧。约人出去又不知道要点什么,就点 。名字够好叫,也不怕不会读。
“” 这个名字的起源也有各种说法,其中比较有趣的是说 “” 这叫法来源于十九世纪美国铁路,说是在信号站有球高举的话表示火车可以告诉通过,然后当时这款调酒在火车上有供应,因此命名。这是一种烈酒为基酒加上一种非酒精饮料调成的鸡尾酒,通常以标准配方1.5 盎司酒加 4 盎司的比例,加满冰放到顾客面前。
最初最常见的 就是「威士忌加苏打水」,在日本, 也特指这款调酒,有时还会加柠檬:
三得利威士忌和三得利 “” 气泡水,后者在日本星级酒店的 mini bar 里亦常见,包装可人 ©
据说 在 50 年代,曾经一度是日本最热门的鸡尾酒,后来逐渐没那么受欢迎了日本鸡尾酒酒品牌,被其他更花哨的鸡尾酒盖过了风头。后来 2008 年三得利(日本老牌饮品企业,旗下有从乌龙茶到威士忌等多种产品)推出围绕 的营销,这款鸡尾酒再次成为狂潮,甚至连年轻人都跟着追捧, 吧和罐装 也应运而生。(之后这个专栏还会有写到日本威士忌,欢迎关注。)
日本一个有 58 年历史的老酒吧 Torys Bar 里供应的 © /吃很重要
三得利的 广告,在很多国内的居酒屋也能看到 ©
你可能还要认得 的杯子长什么样, 酒杯比 Old 杯高,比 杯矮,如无意外就是下图中或类似的圆柱型高杯子(靠谱的店家绝不会给你拿雪莉杯或者马天尼杯,要是真遇上了就认了吧):
左: 常用杯子;右: 常用杯子 © 网络图片
©
当你逐渐对基酒品牌渐熟悉后,点 时可以说明使用哪个牌子的基酒(当然用好点的酒价格也会更高),这就是进阶版高球鸡尾酒啦。像大家常听见的烈酒牌子「杰克丹尼」威士忌、「绝对」伏特加、「百加得」朗姆,你就可以将它们组合成例如「我要杰克丹尼加可乐」或「百加得加可乐」,这种点酒法在英文里叫 “call ” 。不特指品牌的话,大多数鸡尾酒用的基酒都是比较廉价的(成本控制什么的,大家都明白的)。
万能 “A+B” 鸡尾酒公式
以上用 示范的,其实就是万能的 “A+B” 鸡尾酒公式。
像 一样,世界上大部分基本款鸡尾酒,都是以 A+B 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基酒加饮料。学会这个公式对于初入酒场的人来说很实用,你可以先不用去记那些诡异的名字,直接点到酒。重点是,没有人会因此看不起你。例如你可以直接点「威士忌+苏打水」、「伏特加+橙汁」、「朗姆酒+可乐」。
手写了一张示意图 © 古乂/吃很重要
当然,想要点得恰当也得先有一定了解的:一是了解有哪些基酒(A部分),二是了解哪些饮料比较适合调(B部分)。正如大家不会去点「伯爵茶+芥末」一个道理。
A 部分,常见的鸡尾酒基酒有:
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龙舌兰、金酒(或称杜松子)和白兰地。还有一些鸡尾酒是带风味的力娇酒作基酒的。六大基酒的酒精度较高(34%-50%),所以即使加了两到三倍量的非酒精饮料还是能够尝到是酒的味道。A 部分从六大基酒里面按个人喜好选择即可。
这些长得如此漂亮的都是基酒,照片拍摄于上海的 Ocean ,架子上还有不多见的 FEW —— FEW 是来自芝加哥的烈酒牌子,作者看到图后激动了很久很久于是立即拿来做配图。 © 西维/吃很重要
B 部分,非酒精饮料,可粗略分为两类:
一类是碳酸类。正如前面提到的,最初的 就是「威士忌+苏打水」,像汤力水、干姜水一类本身味道不大的碳酸饮料与基酒混合,喝起来仍能尝到基酒的味道,只是冲淡了许多且更易入口,像「金酒+汤力水」(金汤力,G&T)和「伏特加+汤力水」(Vodka Tonic)就是很常见的鸡尾酒。另外可乐或水果味碳酸饮料也是很常用的,例如「威士忌+可乐」、「朗姆+可乐」。
另一类是果汁。通常用以调伏特加、朗姆和龙舌兰,如「伏特加+橙汁」(螺丝起子, ),「伏特加+西柚汁」(灰狗,),可以替换成自己喜欢的果汁,菠萝、柠檬、蓝莓、青柠,概念就是用这些酸酸甜甜的味道盖过酒精的味道。
好了,希望这条 “A+B” 鸡尾酒公式能帮到你。一切从基本款开始,点酒也可以比点奶茶还简单。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白酒门户网www.46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