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别提醒: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图片均用于内部交流使用,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出处和来源,若涉及版权,或版权人不愿意在本平台刊载,请版权人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的;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又称全球目标,是由2015年联合国大会第七十届会议正式提出的17个全球发展目标,在2000-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到期之后继续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该目标旨在协同行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并确保人类享有和平与繁荣。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提出,加强国际社会合作,增强各国发展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本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少了4.39亿,在教育、卫生、妇女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发展不仅增进了14亿多中国人的福祉,也有力促进了全球发展事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截止到2015年,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其中700多名中国儿女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除此之外,我国还在科研和实施路径上为SDGs落实做出贡献。在相关的科研方面。针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数据困境,2021年9月6日,我国在北京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致力于加强国内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推动数据共享,解析全球大尺度科学问题,为推动联合国2030年议程的全球落实贡献中国力量。在16个可统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领域中,有15个领域的相关科研论文数量位居全球前十,其中与5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科研产出居世界第一,分别是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以及负责任消费和生产。在实施路径方面。我国从思想、制度、行动三方面去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思想上,构建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思想,尤其是2015年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制度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体系。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作出庄重承诺,双碳战略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行动上,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加速“小康住宅”建设、开发推广重大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等。2021年作为中国碳中和元年,各地已经纷纷开始制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措施。
饮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生产、包装、配送和销售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满足当前和未来消费者的需求。在食品饮料行业中,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保护。饮料行业致力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可以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优化水资源管理、减少废物和污水排放、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来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例如,改善生产线的能源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优化废物管理和回收措施。同时,饮料企业还应注意减少塑料和包装材料的使用,推动可降解材料和循环利用的应用,以减少对土壤和海洋的污染。2、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要求饮料行业关注员工权益、社区发展和公平贸易;这包括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福利和培训机会,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此外,饮料企业还应与当地社区合作,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于生产原料的采购,企业还应倡导公平贸易,确保原料供应链上的农民和种植者获得公平的待遇和收入。另一方面,饮料企业应对供应链进行可持续性评估和管理,包括选择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确保他们遵守环境和社会责任准则。3、创新与可持续性研发。一方面,饮料行业应鼓励创新和研发,寻找更可持续的产品和生产方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开发低糖、无糖或天然甜味剂饮料,减少对传统糖分的依赖;选择使用天然、有机和可再生原料,以减少化学添加剂和人工合成成分的使用。同时,饮料行业还应促进产品包装的可回收性和可降解性,以减少包装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塑料的依赖。总之,饮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平衡;其不仅能够对环境和社会带来正面影响,也有助于企业实现长期的经济可行性。
食品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反映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大众消费升级趋势,体现着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食品行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经济稳定增长、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部分食品行业企业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忽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行业整体素质较低,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的同时,也损害了自身的企业形象,影响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食品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亟待提升。而要提升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产业政策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但是,仅有宏观政策指引还不足以杜绝食品安全负面事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例如,针对食品原材料源头的食物浪费、外卖包装浪费、食品生产过程中是否卫生安全等问题制定特定的监管体系与具体规定,规范食品行业企业的生产流程,加强对其监管,使其过程公开透明,从而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出台可持续发展或企业社会责任/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相关政策指引,支持食品行业协会制定食品行业相关社会责任标准、打造行业社会责任信息交流平台,帮助行业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理念水平和履责实践,提高食品行业社会责任履责水平。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披露社会责任履责信息,有助于维护良好声誉、改善企业形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遭遇危机事件时所产生的声誉风险。因此,食品行业企业应当提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更加主动地进行信息披露。一方面与利益相关方加强沟通互动,树立负责任形象;另一方面,通过梳理、提炼、审视社会责任实践与成效,促进风险识别和防范,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增强报告实质性,是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提升的重点之一。食品企业可按照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系统识别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有针对性地开展沟通交流,开展实质性议题分析并在报告中制定利益相关方理念与方针,提升各方认同度。具体来说,建议食品企业在报告中增加利益相关方内容披露的广度,提升指标覆盖的全面性 ;增加利益相关方内容披露的深度,精确识别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并明确指出与不同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渠道和方式。在识别出利益相关方之后,在报告的主体部分要详细披露识别出的利益相关方的有关内容,进一步提高管理举措、实践案例、绩效数据等多维度的信息披露程度,不断借助报告提升利益相关方参与水平和参与价值。在世界知名品牌中,很多是食品行业企业,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通过创立、培育品牌,最终成为名牌,这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品牌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管理与实践,并通过在利益相关方中实现可持续形象累积形成的企业品牌类型。可持续品牌以利益相关方为导向,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对于食品行业而言,可持续品牌的打造,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帮助企业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口可乐或将推出黑色芬达
ins网友透露芬达“What The Fanta”系列将于今年万圣节期间推出一款全黑的芬达。据介绍,此款全黑芬达在配料上为0糖,口味为神秘口味。其”神秘“是因为产品的口味和外观毫无关系,这也是“What The Fanta”系列的特点之一。据官方介绍,What The Fanta (WTF) ,是芬达推出的特别产品系列,芬达希望给消费者带来神秘未知、挑战感官和迷惑味觉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