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市餐饮协会
上半年我市餐饮业明显复苏
高质量发展仍有不少困难
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随着疫情管控新政的实施,客流的恢复以及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我市餐饮业复苏明显。餐饮收入8.50亿元,增长14.4%,占社零的14.8%;其中限上餐饮企业收入1.70亿元(占比限上企业36.45%),同比增长47.5%。
上半年我市整合政府和各平台资金,发放餐饮、旅游促消费券,共计1570万元(其中餐饮1170万元,旅游400万元),全市800多家餐饮店参加活动,直接带动餐饮行业3000多万元消费。
疫情之前,我市餐饮业每年都维持18%左右的增速增长,旅游餐饮、家宴、婚庆消费成为我市新的消费亮点,经营特色化和市场细分化明显,大众消费成为餐饮业的消费主流。今年下半年,随着促消费活动的持续开展,暑假期的到来,中秋、国庆黄金周跨城出行人数的大幅回升,我市餐饮业有望达到疫情前的增速。
存在问题
我市传统餐饮百花齐放,业态丰富,在海南独具特色,但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
一是缺乏行业引领。目前,我市餐饮业发展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自发性、粗效性发展状态,在产业拓展和网点布局等方面,缺乏政府科学规划。没有出台餐饮业发展扶持政策,近期虽然推行餐饮的促消费措施,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引领不够。全市餐饮单位2318家(其中学校幼儿园食堂147家,大中型186家),仅有18家限上餐饮企业,政策推动企业升规纳统力度不够。
二是缺乏品牌意识。从全国整体来看,目前餐饮业品牌效应突显,企业连锁步伐和现代经营步伐在加快,但到目前为止,我市餐饮业企业品牌建议步伐缓慢。一方面,老字号品牌推广不力。温泉鹅、加积鸭等品牌声名在外,但产业化、市场化不够;“万泉河鲜、潭门海货、嘉积小吃”等地方特色品牌缺乏整体打造,品牌效益没有充分转化。另一方面,国际品牌进驻较少,仅有必胜客、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等,跟我市作为博鳌亚洲论坛所在地和国际范城市的地位不匹配。
三是缺乏服务意识。餐饮行业市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从业人员较多,但对质量要求不高,这造成餐饮行业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为财力有限,基本没有开展专业化培训,因此中小餐饮企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服务水平较低,往往是“被动地服务”。
下一步计划
如何推进我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大行业引领。在政府层面出台餐饮美食振兴行动计划,加强政策扶持,强化产业集聚,做好相关制度设计,重点打造“潭门海货、万泉河鲜、嘉积小吃”三张响亮的餐饮美食名片。同时突出产业导向,支持各镇重点打造地方独有品牌,突出科技、文化、元素,营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打造更多的主题餐厅,时尚浪漫餐厅等新业态,增强餐饮消费的吸引力。
二是突出品牌建设。做优餐饮品牌距阵,组织编撰《琼海美食》,系统挖掘整理琼海特色美食文化,打造琼海名菜、名厨、名店,举办琼海美食寻味宣传推广季活动,挖掘琼海味道,构建大众话题,让消费者真切融入并倾听琼海故事。此外,餐饮企业要在品牌营销、文化包装上下功夫,做出自己的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品牌走出琼海,走出海南。同时,要结合布局中高消费业态,在嘉积、博鳌、官塘等地区,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消费餐饮品牌,推动琼海餐饮品牌国际化。
三是谋划餐饮业布局。要完善以商务餐饮、社区餐饮、旅游餐饮为支撑,满足多层次需求的餐饮服务体系。全市按照差异化定位,探索“旅游+文化+餐饮”互动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在博鳌、潭门滨海地区规划特色美食街区,引进特色餐饮、小吃和民俗文化,打造一个集休闲、美食、文化为一体的滨海文化休闲美食街区,使该街区成为我市最具特色的城市会客厅。在嘉积城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666夜市”建议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美食广场,引导我市评选的特色名吃,小吃入驻,并引领知名休闲餐饮娱乐品牌,将该美食广场打造成一个既吸引本地市民,又吸引外地旅客来休闲消费的“不夜城”。
四是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餐饮行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服务行业中对服务水平要求较高的行业。要鼓励支持餐饮协会规范行业服务标准,勤练内功,引导各餐饮企业搞好内部基础管理,特别要在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内容标准化、服务语言标准化、服务动作标准化、服务态度标准化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我市餐饮行业服务质量,打造我市餐饮服务品牌,为我市餐饮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