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长安三万里》大火出圈,在这篇李白与高适一生的友谊卷轴中,勾勒了李白豪放飘逸、才情奔涌,也描绘了诗篇的纵情欢乐、无限憧憬、恣意幻想。

如果说文字是李白笔下的千军万马,强烈的激情是驱动他的滚滚洪流;而酒,之于李白既是意象也是灵感来源。
身为中国历代诗人中无愧于担当影响力巨星的李白,李白可谓中国历史上被商业化运用度最高的诗人之一。

有大唐最狠劝酒歌《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有写尽酒的神奇想象和要命的夸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有写出酒的热闹与孤独《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在唐代诗人中,也许要数李白的人生最为彪悍、生命力最为旺盛、性格最为浪漫、激情最为猛烈。
他宏伟旷达的胸怀,目空一切的自信,奇幻夸张的想象,天然入妙的语言,以及或激昂或明亮或沉郁的情感,或明朗或淡然或悲凉的情调,这一切融汇在一起,勾勒了“诗仙李白”的独特形象。
今天我们谈谈,品牌营销如何利用诸如李白这样的文化原型,形成一套可自行生产的文化生产力价值系统,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内容生产逻辑,与品牌营销路径。

品牌溢价,靠文化
今天的酒品牌没有一家不说自己不是做文化的,因为酒从功能价值来说,本质上并不能形成震撼的差异点。
比如酱香酒,一样的茅台镇,一样的12987酿酒工艺。那是什么造成了市面上售价的巨大差异?是什么支撑让品牌卖出溢价?答案只有一个:文化价值。
这里的文化,包括了品牌的历史积淀、精神内核,以及品牌通过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
这种文化内涵,是一种无形的价值,也是品牌的无形资产,它的存在使得品牌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从而让消费者愿意为其支付溢价。
所以,文化力越强的品牌,产品附加值越强,品牌吸引力越强,对消费者来说,就更相关、更受热爱、更有价值。
回到千年的历史脉络中,与那些悠久的文化遗产重新建立联系,从中汲取价值观、故事、内容等,无异是打造文化品牌的绝佳路径。
在广阔的中华文化图谱中,文化人物原型,可以说是打造文化基石的讨巧路径,通过关联一种文化人物原型,品牌可以与消费者共享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
李白的个性与酒紧密相连,他的诗篇使这种联系更为深刻,酒的元素频繁出现在他的诗词之中,为我们勾勒出一种浓郁的诗意和人格魅力,因此成就了李白成为酒营销出镜最高的历史文化“代言人”。

文化原型入名,占据先发优势
纵观全国,使用李白名字作为品牌的酒企业竟然遍布各省。
四川江油,李白的故乡,出产的江油李白酒虽规模不大,却可以号称有得天独厚的血统。
重庆万州的“诗仙太白”酒,援引了李白三过万州,钟情于万州的大曲酒。
陕西的太白酒,因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脚下,后又因唐代“诗仙”李白曾饮此酒,故得名太白酒。
湖北安陆县的李白宴酒,李白曾经为自己爱人在此蛰伏近10年。
品牌名源于李白的诗词篇章就更多了,更是“酒兴诗情”的绝佳诠释: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白云边酒由此得名。
上阳台酒的灵感,来自李白唯一流传下来的实物书法作品《上阳台帖》。
此外,“瑶台酒”也是取材自李白的诗词。瑶台在李白的诗词中被多次提及,代表了一种隐逸、避世的理想境界。
写到这,不经感慨,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李白驰骋全国,留下无数酒文化瑰宝,他的足迹遍布各地,后人能以此为灵感,孕育出如此多的酿酒企业,这些酒品牌,通过李白的名字和故事,讲述着白酒的历史、文化、精神和魅力。
李白,这个唐代的诗人,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中国的白酒行业,成为了一座跨越千年的文化桥梁。

文化原型代言,建立深度链接
能从原点开始就起得一个品牌如愿的名字,毕竟是少数。通过人物原型的价值观体系找到与品牌相匹配的价值观体系,才是更深刻的心智链接。
借鉴人物原型的酒品牌,通过继承和发扬其人格特质,来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价值,使自己的产品不仅仅是一种情绪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
消费者在购买这些酒的同时,也在购买和接受他的人格特质。
鲜明的人物原型会加持品牌人文魅力。
李白是一个性格彪悍、激情猛烈、浪漫自信的人,展现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彪悍人生;这种旺盛的激情,在中国诗人中极其少有。他的诗歌充满了奇幻夸张的想象和天然入妙的语言。
这些特质都深深地反映在他对酒的描绘和赞美上。借李白的文化影响力,将其诗歌中那种隽永的美学观念、豪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崇尚自由、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融入到品牌理念和产品设计中,从而传递出一种充满艺术和人文气息的品牌形象。
人物原型承载着特定时代和社会的脉搏,能够借古喻今。
李白通过自己个体生命的激扬,深刻地表现了我们民族处在鼎盛时期的那种伟大的活力,这是李白最了不起的地方,这也是他作为历史原型的价值所在。
这种激情,这种气势,这种想象,这种夸张,这种张扬,是“盛唐气象”独一无二的“特产”,也是“盛世”最生动、最充分的展现。

中国的品牌通过借用这样的历史原型,不仅让消费者深入理解和感受品牌背后的历史文化,更是激发了中国人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尊重。
这种方式,让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更为深厚的情感连接,也使品牌的魅力得到了更深的提升。

文化注入品牌之魂,形成一套可自行生产的文化生产力价值系统
当找到了李白这个文化原型或文化母体,但是如何依赖它,汲取它,来源源不断的滋养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价值,这才是考验品牌操盘手的真功夫。
我看到有些酒企以为酒标上贴个孔子、老子、庄子的头像,就觉得自己是文化营销了,我想说,文化最后要踏踏实实落到生意的本质,即心智有没有占领的问题,消费者认不认账买不买单的终极问题。
如何避免“文化营销”如何避免成为企业内部虚头巴脑的口号?
我提出一套“文化生产力价值系统”,即通过打造一套可自生长的文化生产力系统,建立品牌强大的品牌力。
它包括文化故事体系、价值观体系、视觉锤体系、五感体系、礼仪体系、名庄体系、产品分类体系、技术体系等。
它的核心在于通过文化原型的极致拆解,找到与品牌自身体系高度契合的共通点,再通过打造产品和内容形成一个闭环营销体系。
这里面的玩法就太丰富和有层次了。

比如聚焦不同的生平故事和诗篇:李白的生活和诗篇非常丰富。每个品牌或子品牌可以选择聚焦李白生平或作品中的一个独特的部分,将品牌的故事或价值观与之结合,如他的自由精神,他的友谊,他对酒的热爱等。
比如突出独特的酿酒技艺:回归到品类属性,找到品牌的酿酒技艺的差异点,并将其与李白的诗或生活故事进行关联。例如,在酿酒工艺里沿袭着唐代沿袭下来的古老酿酒技艺,可以将其与李白在唐朝的生活经历进行关联。
比如差异化的产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包装设计表现品牌与众不同的元素,如包含李白诗词的包装,或者描绘李白生活故事的包装设计。比如上阳台品牌,包装遵循着大道至简的设计美学,淡青釉陶瓷瓶,酒瓶瓶身拓印的便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手工质感满满,呈现出了一种拙朴的简约美感。

比如关联独特的地方文化:如果品牌来自李白生活过的某个地方,可以强调这种地方文化和李白之间的联系,通过讲述地方故事和传统,营造与其他品牌不同的品牌形象。

小结一下:
今天讲述了一个“人物文化原型”的小插件,但品牌文化营销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装一个“插件”就可以搞定的。
“人物文化原型”的讨巧之处在于,通过一个具象化的历史人物,让消费者对品牌的文化内涵产生更直观的认知和情感认同。
它不是营销战术,而是品牌顶层设计的重要开始。
品牌还需要在深入研究消费者的文化诉求和品牌自身属性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化的品牌文化价值体系。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将文化融入品牌的方方面面,从命名、设计、产品、内容、渠道到服务,每一个细节都嵌入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需要持之以恒地构建。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