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融资的特征
餐饮老板内参”发布的《2017中国餐饮报告》显示,2016年,餐饮业全年收入突破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在2020年则有望达到5万亿元。面对这样一个大市场,资本也开始争相逐鹿餐饮业。尤其是近几年,不少新兴餐饮企业获得资本青睐,“餐饮+资本”未来将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2013年之前,餐饮企业对外融资比较少,而资本对餐饮市场的关注并不多。但近年来,持续保持10%以上年增长率的餐饮业,成为跨界创业者和资本市场看中的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以来,约有30家餐饮企业(外卖餐企、电子商务餐企除外)先后获得投资,每笔投资额从数百万元人民币到上亿元人民币不等。
不难发现,餐饮巨头和品牌餐饮成为资本游戏担当,借助资本的强大资金力量成为餐饮快速发展的方式之一。而有业内专家也预测,随着餐饮业竞争加剧,行业整合势在必行,资本并购迎来机遇,而在资本助力下餐饮业也将迎来新一轮上升期。
餐饮的特征之一,就是现金流充裕,今天赚的钱明天就能花。既然如此,为什么新兴餐饮企业还那么热衷融资,借助资本的力量?
以更快的速度、更小的风险获更多发展资金
以往可能要花上一年才能筹备起一家分店的资金,如果有了融资,新兴餐饮品牌可以有资本进行门店拓展,进一步形成规模效应。
以好色派沙拉为例,获得融资后,其创始人肖国勋表示,品牌可借助弘毅及百福的资源,将好色派沙拉打造成主食沙拉乃至健康饮食的领导品牌。
融资资金用于完善内部制度和提高产品品质
很多新兴餐饮品牌获得融资后,首要任务就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和解决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皆因只有凭借线下的精细化运营、全程把控的服务品质,企业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而喜茶获得亿元融资后,创始人聂云宸表示,资金将会投入这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人员培训、公司内部各方面制度,另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投入,以及优化外送业务和产品供应链。
引起市场关注,增加品牌活跃度
除了资本之外,融资也能为新兴餐饮品牌带来可贵的行业资源。譬如,遇见小面首轮融资后,将有更多资金为品牌建立营运系统和人才培训系统;九毛九的融资帮助品牌清除了采购、供应链、营建、人力等等障碍。
资本市场看好新兴餐饮品牌
据统计,从2007年至今,风投注资餐饮行业的规模至少达100亿元。中国新兴餐饮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火热关注已成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新兴餐饮企业会成为资本的宠儿呢?其实在投资人眼中,餐饮企业有一个资本化的路径。
餐饮业的融资方式
企业的融资方式是各种各样的,适合餐饮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间接融资,主要指银行贷款。就目前来看,企业主要通过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获得发展资金。
(2)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到期收回本息的融资方式。当前,餐饮企业主要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来筹集发展资金。
(3)股权融资,是指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融资方通过出让企业股权获取融资的一种方式,如通过发售企业股票获取融资。对创业者而言,风险投资是常见的股权融资。
(4)直接融资,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的资金单位双方通过协议后直接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也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首要选择。
在餐饮业中,食品安全与卫生是最重要的,餐饮企业所获融资大多用于提高产品品质及完善内部制度,改善卫生条件等。现金流充裕是餐饮企业融资的特点之一,今天赚的钱明天就能花。餐饮企业大多形成规模效应,融资可以使新兴餐饮品牌快速形成规模效应。
学习股权激励,就找华一世纪
股权架构设计,创始人、合伙人、核心员工、投资人分别有哪些侧重点?
本质上的诉求是控制权,所以在早期做股权架构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创始人控制权,有一个相对较大的股权(一般建议是合伙人平均持股比例的2-4倍。
合伙人/联合创始人作为创始人的追随者,基于合伙理念价值观必须是高度一致。合伙人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希望在公司有一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所以,早期必须拿出一部分股权来均分(这部分股权基本上占到8%-15%)。
他们的诉求是分红权,核心员工在公司高速发展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早期做股权架构设计的时候需要把这部分股权预留出来,等公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期权就能真正意义派上用场(通常建议初次分配完之后同比例稀释预留10%-25%)。
投资人追求高净值回报,对于优质项目他们的诉求是快速进入和快速退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投资人要求的优先清算权和优先认购权是非常合理的诉求,创始团队在面临这些诉求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理解。
股权是多种股东权利的集合体(投票权、分红权、知情权、经营决策权、选举权、优先受让权、优先认购权、转让权等),其中,表现最为重要的是股票权和分红权。

在人力资本驱动的创业时代,我们要思考的不仅仅是股权比例的问题,而是围绕着股权做体系化设计。
为了严谨我得先约定股权生命线的前提是【同股同权】
1、67%绝对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
2、51%相对控制权(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控制)
3、34%否决权(股东会的决策可以直接否决)
4、20%界定同业竞争权力(上市公司可以合并你的报表,你就上不了市了)
5、10%有权申请公司解散(超过公司10%的股东有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6、5%股东变动会影响上市(超过5%的股权所有权就要举牌)
7、3%拥有提案权(持有超过3%的股东有权向股东大会提交临时提案)
✪注释:这里就再简单讲一下【同股不同权】的情况,一般采用投票权委托协议和一致行动人协议来约定从而实现同股不同权的效果,如果你想做AB股/双层股权架构设计,或者三层股权架构设计,就要考虑在海外上市了,不然就不用想了。
董事会
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区别于股东会,按照【一人一票制】
*注释:董事会成员是由股东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
1、三分之二以上,依据董事会议事规则执行。
2、半数以上,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3、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应当自接到提议后十日内,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4、特殊约定除外(例如:一票否决权)【依据董事会议事规则执行】
以上描述的这些都是控制权要点,而创始人层面要思考的是如何绊随着融资节奏一步步稀释,整体防止控制权的丢失,这里就不展开讲,涉及的内容是从公司层面整体出发的,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基本上都是个性化设计的!
主要是量化分配【量化】和分期兑现【动态】
【量化】在早期股权分配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我们只用考虑到创始团队成员之间的股权分配的问题,那么股权怎么分比较合理呢?在这里我们要区分的是人力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轻资产行业和财务资本驱动的重资产行业,以下观点是基于人力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轻资产行业考虑的:
1、创始人股:为保障创始人控制权,通常情况下会有一部分蛋糕是创始人独占的,我建议是20%-30%(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2、身份/发起人股:为保障联合创始人话语权,这个维度上的蛋糕是大家一起均分的,我建议是8%-15%之间(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3、风险/资金股:回到最开始讲的早期风险的承担者和价值贡献输出者,在这个维度上就是早期的风险承担部分,这个维度上的蛋糕是依据实际出资来确定,我建议是10%-25%(具体根据实际出资总额和工作年薪与现行工资差额来确定)
4、贡献股:围绕着基于人力资本价值输出的高度认可,这部分蛋糕我的建议是30%-62%,大致分为基础贡献股(公司背景和工作年限)和岗位价值贡献股(基于行业属性判断的岗位价值权重)
【动态】大多数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基于人的价值输出带动公司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太强,特别是一些核心关键岗位的leader(通常就是合伙人/联合创始人)一旦发生人力价值输出终止通常给公司带来的伤害也是毁灭性的。这样不仅让公司无法正常运营,同时也带走其名下的股权。给后期的发展埋下深深的隐患。所以,基于此建议股权是动态的:
成熟期:3-5年
成熟机制:以4年成熟期为例 1+1/36 1+1+1+1 2+2 3+1 1+2+1
成熟原则:创始团队成熟机制尽量保持一致
立刻成熟份额:基于合伙时间确定(3个月5% / 6个月10%)

课程时间:
课程地点:全国各大城市(具体地址报名后24小时内会有专业咨询师联系)
课程价格:980元/人
主办方:华一世纪
咨询老师:18396836355 董老师
【温馨提示:】
为了使您更好的体验《公司控制权与股权激励》课程,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请认真阅读以下温馨提示:
1、参课时间:早上8点30-9点,请准时参课,领取学习物资。
2、参课地点:
全国各大城市(具体地址报名后24小时内会有专业咨询师联系)
3、参课前凭借身份证、名片到现场参课。
感谢您为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所付出的大爱,愿功德伴您同行!
万水千山总是情,给个“在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