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的设计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7-27 03:05:18     11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挑战,从过去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的发展。在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时,企业需要落实到具体的业务过程中,例如制造、管理、供应链过程等,把这样的过程全部进行智能化改造,要全面有的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生产效率。这些要素集合在一起就是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从2012年IBM首次提出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后,从2017年起,我国政府每年都将“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转型从企业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分为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显著提升企业的组织绩效。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组织绩效提升,降低组织资源的冗余水平。

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只是一个项目化软件产品,不涉及到数字化平台重构,也不涉及到流程重构的数字化转型,只是一个存在于纸面的业务流程图。企业已有的CRM、ERP等信息系统,也只是实现了对业务对象的数字化改革,还没有发展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层面。企业业务的本质是通过流程化才能体现出来的,只有通过流程化才能系统的展示业务的核心。业务流程化变革最重要的是落实到组织的建设与运作之中,将原来以职能部门利益最大化组织改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于业务流程效用最大化的组织。从客户需求的响应开始到满足客户需求,实现端到端访问,并严格按照流程确定角色、权限,改变职能组织原来的为各自职能部门利益最大化管理模式。组织需要来匹配流程,而不是流程来匹配组织。组织只有在流程中创造价值才能获得成长机会。现实中很多企业的业务流程化之所以停留在纸面上,就是因为没有对业务流程化的组织从整体上进行重构;这样会造成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分割严重,导致数据和信息出现“孤岛”现象,严重削弱企业的管理效能。

面向数字化转型,第一,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确且艰难,企业需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

第二,是数字化转型的现状,由于工业分为流程行业和离散行业,其基础能力、发展路径、行业思维各不相同,所以要承认工业的复杂性与艰难性,不要有太多的理想的主义。
第三,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核心是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载体,进行生产过程自动化和运营管理自动化的全面贯通。实现这一点后,那么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通用技术效应就逐渐显现,企业黑盒、数据孤岛、业务决策、工艺改善等问题迎刃而解。

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困难与机遇并存,决策者应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企业整体的数字化能力,洞察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应对市场、技术等的实时变化,加速数字驱动下的高效、敏捷、智能的转型过程。稳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既要加强总体战略引领,又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的设计:业务流程化、流程场景化、场景数据化、数据服务化、服务业务化。

一是业务流程化。业务流程化是指流程要反映业务本质,要全面改进组织结构,实现流程化的组织改造,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组织部门服务于业务流程的组织系统。通过组织来匹配流程,实现端到端业务畅通,组织改造赋能业务效能提升。

二是流程场景化。流程场景化是指基于对使用场景的分析,得出需求与痛点,根据场景设计目标,通过设计提高客户效率,让场景赋予流程特殊意义,当企业业务场景十分复杂时,优化设计流程实现特定场景的全自动流转。

三是场景数据化。场景数据化是指场景中产生的数据下沉,把流程场景中相关的信息下沉到数据库中,通过算法把它转变为比特数据,并且进一步的结构化,把业务流程以结构性数据的形式下沉,为后续的使用奠定基础。通过业务流程场景产生的数据汇聚连通到统一服务平台上,平台可以做数据的清洗、加工、整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数据体系,根据对数据管理方法形成统一的数据域,最终形成统一的数据资产体系。

四是数据服务化。数据服务化是指所形成的数据指标和标签,借助于技术手段以及产品工具,以易读的方式推送出去,创建快捷的应用程序接口,在数据安全分级控制条件下,开放给数据的使用端。

五是服务业务化。服务业务化是指业务端数据产品实现客户隐形需求的挖掘,从而创造出新的业务,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创造。服务业务化会下沉新的数据,进一步形成完整的闭环。

企业数字化转型场景设计既满足企业战略统一管控需求,又满足企业业务部门数据提供高效服务的需求;同时还做到精细化的企业精益运营。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