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蒸馏酒有白酒、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龙舌兰、金酒。中国的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其古老而独特的酿造技艺是我们祖先伟大的创造和智慧结晶,在世界酿酒的历史长河中独放异彩。
传统的中国白酒一般是由高粱、玉米、小麦、大麦、大米、糯米等粮谷类作物,经发酵、蒸馏、贮存、勾调而成,因其酒度较高,古时也称“烧酒”。
白酒与国际上其他蒸馏酒最大的不同是采取自然发酵的方法,其发酵剂是中国人独创的多种形态的“曲”。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在“大曲”中检测到的功能微生物有几百种,这也是由“大曲”参与发酵酿造的白酒口感丰富、风味独特的奥妙所在。
中国人大约在商周时期就发明了人工制“曲”,到秦汉时期的酿酒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和提升。西汉的制酒方法是:“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酒六斛六斗”,这个配方与今日黄酒的配方比例比较接近。
到了公元5世纪,北魏贾思勰在其编写的《齐民要术》中,系统详尽地总结记载了各种制曲的方法,同时还记载了47种酿酒方法和酿酒的操作、工艺规范。这些技术很快传到朝鲜、日本、印度支那及南洋等国。日本三大酒神庙之一的山松尾神社,就是公元701年由一个姓秦的中国酒师建造的。
尔后北宋窦革的《酒谱》,朱翼中的《北山酒经》等都系统地总结与记载了大量的制曲和酿酒的工艺方法,详细说明酿酒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
我国白酒做为民族传统工艺,在民间广泛流传。一直到近代,白酒都是前店后厂的作坊式经营模式。现代中国白酒产业开端于新中国建国以后,从1949年起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一段时期,长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为国家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满足了人们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各种精神和物质需求。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以来,白酒和我国其他酒类产业发展迅速,迄今已成长为超过万亿的产业,其经济增长和体量都位居食品行业第一位。
从生产工艺角度看,中国白酒是唯一采用多种微生物、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的酒种,是世界上工艺最复杂、发酵周期最长、生产成本最高的蒸馏酒。中国白酒酿造对粮食原料、水质、空气等环境以及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要求都相当严格,并且遵循24节气时令的自然规律进行生产,例如茅台酒的“端午踩曲,重阳下沙“;泸州老窖二月二龙抬头春酿;洋河白露开窖,芒种封窖,清明踩曲,霜降而止等等,实际上就是在不同的节气,按最适合的自然气候安排最相宜的生产,这和中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
白酒作为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酒度一般为30~65 %vol。另外,白酒中还含有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它们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和质量。中国白酒所含的健康活性因子非常丰富。目前发现的白酒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超过160种,包括:酯类物质、酸类物质、多元醇、多酚类化合物、吡嗪类化合物、他汀类物质、萜烯类物质、核苷酸类物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