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设立后,公司股东拒绝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抽逃出资,公司能否将该股东除名?需要履行哪些程序?公司如何有效进行股东除名?
股东除名制度关系到被除名股东的最根本利益,也关系到公司股东的变化、注册资本的减少、公司治理的稳定,对公司和股东均有重大影响。
案件引出争议问题
精细化指引
股东除名制度作为公司化解内部矛盾的常用手段,指的是出现特定事由时,公司可按照特定程序剥夺不履行出资义务股东的股东资格,公司对不履行义务的股东除名不需要征求被除名股东的意见,公司可以直接做出决定。
公司做出除名决定后,不需要被除名股东的配合,不履行义务股东的股东资格即刻丧失。
实务中,为避免产生股东纠纷、避免股东产生争议时缺乏明确的解决途径,从而给诉讼增加难度和不确定性,建议:
1
对股东可以被除名的不当行为进行规范
虽然《公司法》对于股东仅部分履行出资义务以及抽逃部分出资的行为未明确可将股东除名。
但是,如果在公司章程中对此有合理的规定,这将在产生纠纷时给裁判机构提供充分的裁判依据,可大大降低案件审理难度,有效保障公司利益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2
对股东除名决议的表决权行使进行约定
当股东存在可以被除名的情形时,其他股东需通过股东会决议的方式方可解除股东资格。
于是,建议在公司章程中对于可能被除名股东是否有表决权、通过决议的表决权比例、相关事项的表决的程序等事项进行规定。
3
除名前一定要先行催告
公司在通过股东会决议解除股东资格之前,应向未履行出资义务或抽逃出资的股东进行催告,通知其在合理期间内缴纳或者返还出资。
在合理期限内仍未足额缴纳出资或未返还出资的,公司方可通过决议方式对股东除名。
4
对股东除名决议的表决权行使进行约定
公司可以在章程中规定或在做出解除股东资格的决议时就瑕疵出资股东的股权处置做出安排,通过法定减资程序注销瑕疵股东的股权,或者将其股权转让给由其他股东或者第三方,由受让股东在合理期限内缴纳相应的出资。
5
对于履行部分出资或抽逃部分出资的股东,亦应提前规制
如前所述,对于履行部分出资或抽逃部分出资的股东,不能对其行使除名权,但并不是对其只能放任而无规制途径。
首先,在公司章程中可以作出相应处理规定,比如,对于其未出资或抽逃出资部分所对应的股权,不享有表决权、分红权、优先认购权、剩余资产分配权等;
其次,即使公司章程未规定的,亦可通过股东会决议的方式对该股东的财产性权利作出必要限制。
END
安徽易仑律师事务所是芜湖地区率先实行专业化分工的律所之一,本所拥有一支高度专业化、办案精细化、协作高效率的律师团队。业务范围涵盖企业合规、税务筹划、刑事风险防控、常法中心等专项特色法律领域,始终奉行“客户至上、信誉为本、效率为先”的宗旨,力图以“专业化、精品化、团队化”的服务标准,为企业、政府机构、个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立体化的优质高端法律服务,力求做到运行有序、服务优良、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18325307923
0553-2228989
关注公众号
了解法律知识<<
添加微信
进行法律咨询<<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