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转基因政策下,与中国农化企业的共生法则:拒绝复制,探索性状、农药联合共生之路|唠科5圆桌回顾⑤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7-18 20:47:12     48

以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为主要目标的新品种选育能从根本上做到作物生物防治。国外的农化巨头都是农药和种子两手抓、一盘棋,隆平生物作为转基因育种的头部企业,是如何思考性状与农药的结合以及与农化企业的共生法则?

知耕【唠科】第五期围绕“前沿技术驱动下的未来农药,引领绿色创新发展新征程”主题,聚集农药行业产学研资专家代表共同研讨,邀请了农药领域专家和产业代表隆平生物总经理吕玉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光富、硅羿科技董事长唐雪明、植生优谷董事长苗雪霞、特普生物董事长黄永、中化资本创投执行董事李维昆及知耕创始人曹树民共同探讨前沿技术驱动下的未来农药技术商业化问题。本期系列第五篇文章将由隆平生物总经理 吕玉平博士分享种业及农化产业环境、中国农化企业的共生法则。

往期精彩内容:

从商业化应用谈RNA生物农药技术的发展趋势|唠科5圆桌回顾④

从技术商业化属性谈RNA生物农药优缺点|唠科5圆桌回顾③

农药创制共生之道:以分子设计为主的先进技术VS传统研发|唠科5圆桌回顾②

中国农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唠科5圆桌回顾①

从大北农工作期间至成立隆平生物,吕博士一直在思考中国转基因开放和全球草甘膦专利过期后中美之间的差距问题。传统农化巨头孟山都用时不到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种业巨头,回顾其发展之路,孟山都凭借抗虫和抗除草剂两个基因进行两手抓——即一手抓解决鳞翅目害虫问题的抗虫基因转基因种子和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种子,一手抓草甘膦专利农药,实现对种子和农药的双重布局

当前中国种业及农化产业环境

美国对农药专利保护相当严格,在草甘膦专利过期后,中国性状企业该如何布局发展?

中国性状企业的发展之路可以借鉴孟山都的模式,但也需要依照国内的环境采取不同战略布局。中国的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达8亿亩左右,在5-10年内杂草对草甘膦产生抗性的可能性不大,且杂草的繁殖及数量有限。如果杂草真的对草甘膦产生抗性,那么就更没有必要担心草甘膦专利过期的问题。因此,目前中国的种企、性状企业完全不需要与草甘膦紧密绑定

转基因政策下,种业与农药企业共建联合体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国内企业在抗性分子育种领域不断进步。隆平生物也在持续开发转基因性状种子,其技术水平能媲美国际同行企业。在抗虫方面,通过多基因叠加创制抗虫性状的作物种子,不需要与农药配合使用就可以解决鳞翅目害虫问题;在抗除草剂方面,筛选能提高EPSPS表达量的表达框,能使研发的转基因大豆及玉米对草甘膦的抗性高达8倍

随着农业转基因/基因编辑政策的放开,中国对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将逐渐放开。同时,随着转基因放开后8亿亩大豆及玉米耕地的增加,全球对草甘膦的需求至少提高40%,这些因素势必为草甘膦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在这种情况下,作物性状不一定必须与除草剂紧密绑定,但性状企业可以与农化企业形成合作联合体,将性状和除草剂的联合注册登记绑定,合力进行农化市场的开发和推广,性状企业也能从除草剂销售中获利。总之,中国农化企业不应简单地复制孟山都的商业模式,而是需要依据国内行业现状及政策布局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种业与农化发展之路。

吕博士简介

吕玉平

隆平生物创始人/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教授级),199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并先后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入选中组部创新“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中关村高聚计划”、北京市海淀区高端人才“海英计划”等,获得“海南省杰出人才”、“湖南省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往期链接

知耕快讯|基于Ginkgo的蛋白质设计,Voodoo优化专利酶技术消除烈酒中刺激感

知耕Tech|非粮生物质超级转化技术,GranBio促进碳源迭代助推商业变革

知耕快讯|变工业废水为高价值葡萄糖原料,Hyfé获900万美元种子融资引领未来生物原料新趋势

知耕快讯|IFF推出酶催化生物材料技术平台,提供大规模可持续生物基材料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与你共赴最酷的生物科技互联时代~

↓↓↓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