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还提出,尽管白酒产业在高速增长周期中积累了诸多问题,但行业中也不乏优秀的酒企在当下环境中逆势上扬,究其原因还是源于企业对渠道管理、资源整合、各方利益平衡机制的完美把控。
由此可见,在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的当下环境中,市场也并不缺少机会,酒企和品牌如何穿越周期,则取决于把握趋势、整合资源、突破创新、构建自身优势的能力。对于经销商而言,寻找到一款具有抵御风险能力、拥有长线增长潜力的产品,则是当务之急。
四川省酒业集团(简称“川酒集团”)旗下的塔基战略产品——绿瓶国浆,或许值得所有面对困境的经销商关注。
国企背景
绿瓶国浆具有天然抗风险能力
绿瓶国浆作为川酒集团主打口粮酒市场的塔基战略产品,成为川酒集团每年30万吨总产能、60万吨总储能优质原酒的重要输出窗口,且所用基酒都出产自川酒集团30年以上的老窖池,成为绿瓶国浆在光瓶酒市场上赢得口碑和赞誉的品质基础;同时,由川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杨官荣领衔的技术专家团队,也在持续不断地为绿瓶国浆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了川酒集团这款塔基战略产品的稳定品质。
消费降级
绿瓶国浆满足新的消费需求
针对不同价位产品的市场表现,《报告》中相关数据显示:高端品牌在销量和增速方面乏力,增速不及2022年同期;另外受市场动销缓慢、库存高企影响,春节以来一二线白酒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甚至倒挂。与此同时,300元以下中低价位段产品市场表现较好,消费下行趋势明显。
对此现象,绿瓶国浆其实也早有预判。所谓的“消费下行”,与消费者日趋成熟和理性的消费观分不开,“实用”成为白酒消费中的关键词。“59元这个价格,是大多数消费者在日常白酒使用场景中很容易接受的一个价位段,在当下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中,消费者肯定希望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我们也是在保障基本品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产品成本,以除去一切不必要包装的光瓶酒形式,将绿瓶国浆这款老百姓口粮酒的性价比做到最高,这也是我们川酒集团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企业理念。”绿瓶国浆市场负责人对此也有深刻的认知。
“当前市场上中低价位产品的良好表现,与我们在打造绿瓶国浆这款产品时的预判不谋而合,白酒的刚需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在购买白酒产品时会考虑价格,也更看重白酒品质本身。正是这部分消费者的存在,使白酒‘性价比产品’成为一个拥有巨大成长潜力的增量市场,一个能够穿越白酒调整周期、获得长线发展的机遇市场,这也是绿瓶国浆最显著的特点。”
光瓶机遇
绿瓶国浆牢牢抓住行业风口
针对市场预期,《报告》还对酒行业从业者对于2023年下半年的白酒市场心态进行了调查,认为白酒市场较为“乐观”的酒行业从业者占比14.29%,认为对下半年白酒市场需要保持“谨慎乐观”的占比达到51.43%,认为对下半年白酒市场应该“保持谨慎”的占比34.29%。
尽管多数酒业从业者对行业未来预期保持“谨慎乐观”态度,但对于光瓶酒大品类,却认为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据中国酒业协会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至2021年期间,中国光瓶酒市场规模从352亿元增长至98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3.8%,预计2022年至2024年,还将保持16%的年增长速度,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
从绿瓶国浆的增长速度来看,也反映了这一趋势。2022年3月绿瓶国浆上市,在受到疫情不利因素的影响之下,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取得了覆盖全国10万终端、真实销量100万箱的亮眼业绩,完成了在全国多个重点市场的布局和消费认知建设,培育起了一大批忠实消费者。
2023年,绿瓶国浆在产品力和营销力的双重加持下,向着打造成为全国化大单品的目标,继续奋力冲刺全国化市场,提出覆盖全国20万终端、销量200万箱的年度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较之市场上的其他白酒产品,光瓶酒之所以具有强劲的增长韧性,反映出的是白酒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观,以及白酒生产和消费两端都在重新审视白酒自身的价值。在目前市面上销售较好的中低端价位产品中,光瓶酒产品更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五粮液推出尖庄·荣光、泸州老窖推出黑盖、郎酒推出兼香光瓶、川酒集团重点打造绿瓶国浆,以及一直深耕市场的玻汾、绿脖西凤等光瓶酒产品,光瓶酒这一赛道也将在头部玩家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的大趋势之下,越来越向拥有持续投入能力、持续增长潜力的产品倾斜。上市第二年的绿瓶国浆,显然具备了各种增长因素,值得所有酒类从业人士和经销商的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