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出台最严禁酒令:9月1日起,全省公务活动一律禁止提供任何酒类,私人自带的酒类都在禁止之列。如果想在公务活动喝酒,只有一招:不但要找上级单位或者领导审批,还得找纪委备案。(8月22日《法制晚报》)
众所周知,贵州省的酒业十分有名官场 酒文化,各种名酒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这次禁酒令的提出,将有力的制约住酒文化的疯长官场 酒文化,而这所带来的效应不仅仅是对酒价的控制,更多的将是对“官场酒文化”的巨大冲击。
其实,对于官场酒文化中央就早有规定,禁止公务人员中午饮酒,但是在实际落实工作中,还是有很多的落实困难,这也就让文件要求只是成为了一纸文件,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但是随着整治强度的进一步加大,各地区开始陆陆续续将公务员饮酒问题重视起来,确实取得了不少的成效,所报道的公务员上班期间饮酒问题也确实一年比一年少,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可是既然禁酒令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贵州省为什么还依旧要继续出台禁酒令,这就反映出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那就是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还依旧存在着饮酒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遏制,还是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酒文化。这些酒文化对待上级文件依旧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人在家私自聚会、用矿泉水盛酒掩人耳目。各有各的方式花样百出。究其原因,这又是为什么呢?
主要问题还是在喝酒的个人,正是中国酒文化根深蒂固,饮酒,确能起到增进交流、加深感情、烘托氛围的作用,许多人认为喝酒才能办成事,喝酒才能加深感情。更有甚者一些干部把“酒品即人品、酒风即作风、酒量即能力”当做经典来看。甚至更有的将其作为提拔和选人用人的标准。中央八项规定落实以来,许许多多的干部不敢明目张胆的吃吃喝喝了,但是由于酒文化的根深蒂固,只要有所放松就会死灰复燃。
这次推行禁酒令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四风问题有效的遏制,也在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的官场酒文化,这会让官场更加风清气正。但只有禁酒令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在思想上筑牢克制酒文化的防线,让从不敢喝变为不想喝。让其真正从思想和内心深处彻底摈弃“官场酒文化”;另一方面更重要:还得多提拔一些不善饮、不喜喝酒,只会埋头做事的“老实人”当领导干部,因为目前来看,这样的干部确实太少了,规范严格的晋升提拔方式,才能让酒文化在官场上销声匿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白酒门户网www.46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