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土优势。40年来,宁夏通过立足自身优势,挖掘并弘扬中国葡萄酒特色、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让葡萄酒贴上鲜明的宁夏特色、中国品牌和世界价值。
5月19日,是银川葡萄酒品牌日,以“风土·香颂”为主题的2023贺兰山葡萄酒艺术节在西夏区漫葡小镇拉开序幕。此次艺术节包含10大版块、7场展览、4场沙龙、4期品鉴等系列活动,以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宁夏葡萄酒文化不断充实内容。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艺术馆,位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核心地带的漫葡文旅小镇,是国内首家以艺术为介质展示葡萄酒魅力与文化的特色馆体,全馆设置多个展厅,不仅系统展示了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与葡萄酒种植和酿造特点,通过定期举办的专题艺术展和收藏展,让参观者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感受到葡萄酒文化的魅力。艺术家们在葡萄酒上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令葡萄酒拥有无限灵感的个性馆体。

本次艺术馆的序厅以复生为主题,将宁夏葡萄酒最为特殊的埋藤展藤作为叙事线,通过图像与葡萄藤实物结合的展呈方式,将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产业最令人感动的精神内核呈现出来。
与全球各大著名葡萄酒产区相比,“冬藏埋土”是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产的特殊之处,大部分葡萄栽培品种在冬季温度低于零下15℃会受到冻害,贺兰山东麓葡萄栽培区的最低温度低于这个数值,因此在冬季必须进行埋土越冬,一般在土壤封冻前半个月开始进行埋土防寒,这也成为了宁夏产区有别于世界其他产区的独特风土基因。
《复生》展览,策展人特别邀请了本土影像艺术家邬志斌教授的作品组展,他常年采集有关葡萄酒根植和酿造的影像资料,在本单元完整呈现了宁夏葡萄酒产区风土基因的现实表征;同时邀请了国内知名的古典印相专家闫长科先生,使用范戴克古典铁银印相工艺将影像还原。在古典印相技术缓慢的成像过程中,时间同样在休眠,同样孕育出一种怀旧、温暖、古朴的特质,最终使我们在图像中能感受到贺兰山东麓产区因时间、因风土而造就的隽永和优雅。


艺术馆有幸邀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璜生和国内知名摄影家许培武老师,他们创作展出的《王璜生:诗酒人生》《许培武:李白·天马歌》,无论是“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还是“天马当歌,丝路对酒”的悲欣诗意,就像一场微醺和畅意交汇的即兴表演。
创作展出的《王璜生:诗酒人生》包含三个单元,由五幅纸本水墨设色画作、六幅书法以及十三幅书画小品组成的新作,三个单元在同一空间布展,整合展示了不同书写和阅读的延续与流动,差异化的笔墨意趣亦共同展示了艺术家实践的涉猎广度。
《许培武:李白·天马歌》呈现了40多幅影像作品,描绘了许培武与李白诗歌文本间的紧密联系,作为当代非常杰出的摄影家,许培武从2013年至2023年,出边塞,入长安,登峨眉,游天姥,五行长江,三渡黄河,用影像图写了一部《李白诗歌行旅图》。

宁夏珍藏酒标展是艺术馆的常设展厅,自2022年举办首次葡萄酒珍藏酒标展以来,该展览取得了专业领域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通过300多枚酒标生动且完整地梳理了宁夏葡萄酒40年的发展历程,同时还展示出各个酒庄背后动人的故事,成为对外宣传宁夏葡萄酒重要的别具创意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款为艺术家量身定制的联名款葡萄酒在艺术馆同步推出,联名艺术家为国内及本土12位具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展示出来,为大家带来醇厚的风土遐想。同时,也为整个产业的产品结构带来新的层级和变化。
“艺术馆通过不同艺术家的演绎,让公众对葡萄酒产生更具想象力的认知。同时,艺术家也有量身定制的艺术家联名款葡萄酒同步推出,为整个产业的产品结构带来新的层级和变化。”贺兰山美术馆馆长、“风土·香颂”葡萄酒艺术展策展人刘劲勋说。






漫步贺兰山下,徜徉黄河之畔,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艺术馆与葡萄长廊百里名庄相互生辉,共叙风土香颂。在这里,四海游客及广大艺术爱好者,可以尽情触摸葡萄酒与当代艺术交融出的美妙感受,领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独特魅力。
之后,艺术节还将以“贺兰山下,与葡萄酒同行”的沙龙形式,与艺术家、酒庄庄主一同探讨葡萄酒与艺术的有机融合,针对市民互动,艺术节还将推出葡萄酒浆、酒塞、酒标DIY等研学课程,此次活动也将持续至6月24日。
参观顺序
《复生》—《由外及内的观看》—《酒标展》—《小饮低徊的诗酒人生》—《天马当歌 丝路对酒》
总监制:李建宁 张心译
监 制:张 伟
策划总监:邵嘉彧
新媒体总监:赵亮鹏
制 片 人: 李江波
编导:高雯雯
摄像:叶 潇
电子编辑:马 楠
编辑:高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