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白酒科创能力,赋活产业蓬勃新生!
作者:本站编辑
2023-05-19 07:19:14
18

自2012年以来,中国科技实力不断跃迁,十年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8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至2.44%,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也从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在这历史性的发展阶段,白酒产业也披上了科技的羽翼,努力实现质的飞越。过去十年间,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开启了与科技深度结合的尝试,一系列基于传承与创新的举措,并在行业内取得了诸多科技成果。酒业发展,科技助力。作为中国传统技艺与酿造的代表,白酒行业本身就凝聚了传统传承与科技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白酒行业之所以得到蓬勃发展,规模与消费市场不断壮大,与大胆创新,开拓运用科技,总结传统技艺的应用与生产密不可分。从上世纪60年代的汾酒、茅台试点,解决科学总结技艺向技术的转化,到70-80年代的风味香型总结;再到新世纪酒度创新、风味物质、微生物解析等聚焦健康领域的课题提出,历史经验证明,科技研究与创新是白酒行业发展的“推进剂”。近年来,随着行业内对技术的愈发重视,科技创新在酒业中已然沉淀为一种新常态。从中国知网与 SooPAT 专利网站检索可知,截止2022年,白酒行业的专利已经累积超过8万项。“科技创新”一词开始在企业战略中屡屡被提及。从浓香到酱香,从微生物到智能制造,来自企业的推动力为这个讲惯了“古法传承”“天人合一”的感性产业,增添了更多的理论、实践基础以及科学理性的态度。在5月12日召开的2023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技术创新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年会上,多项中国白酒前沿的研究报告与分析出炉,充分展现,中国白酒产业在科技进程中已经到达新阶段。宋书玉理事长在大会上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科研水平的提升、仪器设备的先进,我们在探秘中国白酒的同时,随着科技成果的不断展现,而越发感到中国白酒的神秘,越来越感受到中国白酒的复杂,越来越感受到中国白酒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酿造。宋书玉理事长呼吁酒业同仁一起努力,开创中国白酒科学技术研究的新时代。年会上,来自天津科技大学的张翠英老师在《白酒主要风味成分影响乙醇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汇报中表示,白酒的风味物质不仅对白酒的品质、风格和典型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乙醇代谢和人体饮后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天科大对白酒风味物质的骨架成分,对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酯类物质能够降低乙醇的醉酒度,并建立起醉酒度评价的数学模型,取得了初步成果。为白酒的健康导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来自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的韩兴林主任对《白酒代谢生物评价动物体内模型标准化方法研究与技术开发》进行了汇报,研究以小鼠为研究模型,基于小鼠生津传递递质表达水平,发现了白酒代谢的差异性影响,基于肝损伤生物标记物表达水平,创建了白酒饮后注意功能评价指数与饮用品质评价模型。并将所建立的白酒饮用品质评价模型及关键技术应用于白酒饮用品质剖析,对数字化表达白酒的饮中感知进行了探索,为中国白酒质量标准化控制和品质表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以上两位专家仅是白酒技术创新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第四期的11个科研项目中的冰山一角,惊鸿一瞥之余,也让所有酒业人再次意识到,科技是酒类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未来,需要更多的企业和科研院校积极投身白酒科技创新的工作中来,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营销、升级品质、培养人才,为中国酒类产业发展新作为开辟新路径、注入新动能、增添新优势,以科技之力赋能酒类产业发展时代“新”声。来源:中国酒业协会CA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