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白酒全国化道路的一些思考

     2019-08-02 17:27:12     95
 首先和大家聊聊什么是全国化?
好像行业没有准确的格式来区分是否是全国化,但是大体来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衡量一下:
1、品牌知名度是否是全国化的,在所有省份均有一定的消费者知名度。这样的知名度主要依托的是央视这样的全国化媒体的投放,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投放而构建。
 
2、产品的市场布局率(姑且就用布局率吧),也就是是否在全国所有省份均有产品销售布局。这个应该是最直观的指标了吧。
 
3、产品的销售额,这个指标计算起来比较麻烦,因为很多区域品牌销售额近百亿了,一些全国品牌还没有,我们姑且定10亿这个最低指标吧。
基本统一了全国化概念之后,和大家分享下白酒全国化的道路思考:
一批优秀的老名酒已经实现了全国化或者泛全国化,接下来应该逐步在更多省份提升市场份额,挤压区域品牌的生长,抢区域品牌的销售额。
 
区域品牌要想成长为全国化品牌,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
1、要牢牢守住大本营市场。构建一个不断供血的大本营意义非凡。不管你是几个亿还是几十亿,甚至古井这样的百亿区域品牌,在全国化道路上的第一步还是巩固大本营,抢占本省内的市场绝对领先优势,通过省内市场的挤压不断提升占有率、利润率,实现源源不断的造血供血功能。
 
2、要有清晰的全国化思维和步伐。2019年的今天我们谋求全国化已经是很晚了,但晚不代表没机会,而机会总是给那些准备好的企业的;那需要准备好哪些呢?
 
1)清晰的全国化思维:全国化过去不是一锤子工程,现在更不是,不要想一步到位,而是构建周边、类香型第二批根据地市场,实现点-圈-大圈-全国的路径图。这里其实可以研究毛铺苦荞酒的成长路径,虽然还没有完全成功,但是基本路径是清晰的,有参考意义的。
 
2)明确省外市场操作步伐:做省外市场和本省根据地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面临的竞争和品牌背书的下滑、外地市场的消费者教育都是漫长而考验企业执掌者的定力和耐力的。省外市场的开拓过去很多品牌交过学费,一而再,再而三的进出是不好用的,必须是做好心理准备打持久战,相信坚持的力量,老老实实的做消费教育、品鉴、打造当地经销商队伍、营销队伍,做好亏3年、5年甚至10年的准备;在这样的心态下失败更容易坚持,成功就更为欣喜。
 
3)抓紧时代机遇和竞品机遇:全国化固然不能寄希望于所谓的运气,但是认真研究行业发展机遇和竞品的不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在省外市场扎根,谋求一席之地,一旦生存下来,就用久久为功逐步扩大;很多市场都给过我们启示,我认为白酒企业的省外市场开拓机遇和努力几乎一般重要,所以一旦发现机会就要集中力量投入,有效拿下目标阵地。
 
4)全国化道路必须是低调务实的:在其他白酒的大本营开发市场,抢占消费者无疑是难度极大的,所以我建议企业可以从上至下贯穿低调务实的作风,在省外市场非必要时期务必低调发展,不张扬,不过度宣传,不过度促销,以免在稚嫩期引起对手的警觉而被针对性打击,人为制造更多的发展障碍。
 
5)全国化可以选择创新性品种:这几年江小白迅速完成了全国化,一坛好酒也基本完成全国化,毛铺也在加速布局全国化,这三个产品毋庸置疑都是有创新属性的产品,这个时期我们其实也可以认为属于是白酒的创新红利期,这个红利期我认为还没有结束,还有机会。
 
6)全国化的道路最好聚焦1个系列,3-4个产品结构;过多的产品结构会分散开发精力,难以短期内培育一群精准消费者,人为带来全国化的不必要麻烦。聚焦1个系列,3-4款产品既可以应对多数消费场景又不分散消费者注意力和团队精力,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属于成功的保障要素之一啊。
 
7)选择什么产品,都有一定机会:现在不少企业推出了自己的布局全国的产品,有的是中高端盒装,有的是中高端光瓶,有的大众化盒装,有的是大众化光瓶;各有道路,各有空间和机会,能否成功前面几个因素影响大于竞品影响。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